東方日報A1:低級犯錯 亂駁16渠染污翠屏河

2025年01月03日 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耗資逾13.4億元於2020年7月展開活化翠屏河工程,計劃把敬業里和翠屏道的一段長約一公里的明渠改造為環境優美的翠屏河,近期主體工程完成,惟上游河道水面時有油污、河床植物栽種不足一月已變枯枝,過去令人掩鼻的臭味較前有改善。當區有區議員形容翠屏河工程仍有「手尾」,應找出河水的污染源。有市民直言情況不理想,促政府正視。當局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翠屏河上游集水區曾有16條雨水渠被駁錯喉,影響上址環境,至今執修了15條,仍有一條尚待糾正。
活化翠屏河項目是渠務署首個由設計、建造、保養維修到日常管理一手包辦的河畔公共空間。多年來政府投入不少資源活化,上月翠屏河終向公眾開放,不少市民發現景觀與當局一度宣傳的有落差,尤其是毗鄰觀塘公眾泳池的上游部分,河水渾濁且不時泛起污漬,栽種在河床的植物有枯萎迹象,敬業里的一段河道亦有同樣情況,質疑河道水質是否安全。
本報向渠務署查詢翠屏河水質問題,署方回覆指翠屏河是東九龍的主要排洪渠道,以收集觀塘、秀茂坪及藍田等地區的雨水及排放至維港。這收集及排放過程中,水質有機會受到污染物的影響。該署承認,過去在翠屏河上游集水區內發現16宗污水渠錯駁個案,當中15宗已被糾正,屋宇署仍在跟進餘下一宗個案。當局計劃於2025年初在翠屏河上游集水區展開新一輪的污水渠錯駁調查,以進一步改善翠屏河的水質。該署又指,在「活化翠屏河」項目中已於瑞和街、敬業街和偉發道設置旱季截流器,以多管齊下方法減少污染源排入雨水收集系統。
至於河床植物枯萎一事,渠務署指,植物的生長狀況受不同因素影響,例如季節、天氣、水流速度及水質等。署方會繼續觀察現場植物的生長情況,並按需要調整原有綠化設計,以確保植物發揮其美化環境和生態功能。署方又指,「活化翠屏河」雖提倡河畔公共空間推動近水文化,但翠屏河是區內主要排洪設施,暴雨來臨時河水可能會突然暴漲,署方已在沿河安裝欄杆及在適當位置張貼告示,提醒市民切勿進入河道範圍、直接接觸河水。
觀塘區議員鄭強峰指出,翠屏河匯集秀茂坪及藍田一帶的山澗溪流和雨水,難免會滲雜一些泥沙,水質看起來有點渾濁也可以理解,但水面泛起油污則應盡快找出污染位置,並着手改善。至於翠屏河落成後的景觀,同當初設想確有距離,特別是河床的水生植物呈枯萎狀態,究竟是翠屏河屬鹹淡水交集的關係,還是植物品種的問題,都有待署方研究。市民曾小姐指翠屏河跟一般人心目中的河流大相逕庭,事關水質欠佳,連植物也不能夠生長,更遑論魚類的存活。又指翠屏河本來就是一條大明渠,即使美其名為「河」,仍然難改「渠」的本質。
■記者徐家浩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