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促打擊回流醫病 當局反問點釐定「外人」
2025年01月08日 11:5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過去多年不少港人移民海外。
千億港元財赤下,社會上有討論如何縮減政府開支。有議員關注以離港人士「回流醫病」是「對自己人非常之嚴苛,但係對外人非常慷慨」,認為政府應「刀口向外」讓公帑用在市民身上,亦有議員關注能否參考消費券的原則打擊「回流醫病」。但當局反問如何釐定持有香港身份證的人士是「外人」,指現時沒有相關數據。
提出質詢的議員梁熙批評,財赤之下社會討論削減長者2港元乘車優惠,但沒有備存數據並打擊「回流醫病」,是「對自己人非常之嚴苛,但係對外人非常慷慨」。他認為相關情況是「津貼他們(已移民人士)回流香港醫病,食窮我哋特區政府」,期望政府「刀口向外」讓公帑用在市民身上,展開研究。
另一議員陳克勤指明白當局是「醫者父母心」,但擔心做法是「慷納稅人之慨」,關注能否參考消費券的原則打擊「回流醫病」。議員陳凱欣則關注能否使用「半私家」之類的彈性收費。
對「外人」一詞的定義,當局存有疑問,又反問:「點樣釐定一個定攞住香港身份證嘅人係一個『外人』呢?」他又認為「刀口向外」的說法「重咗一啲」。他指醫療服務有偶發性、急切性,與其他社會福利不同,除非全港市民每年都要申請一張卡才能使用醫療服務。當局又指醫療服務是連續性而非一次性,全港市民總有一天可能會病,反問:「係咪大家想每次睇醫生嘅時候都要問『你過去一年係香港住咗幾耐』呢?」
當局指任何持有有效身份證人士及屬香港居民的11歲以下兒童,均合資格使用公營醫療服務。他說現時沒規定使用者須在港居住某個日數,因此醫管局沒要求病人提供居港或離港日數資料,因此不能作所謂「回流醫病」的統計。至於綜援、傷殘津貼、長生津、高齡津貼等公共福利金援助,政府指相關福利有離港日數限制。
議員黎棟國同樣認為做法是「費時失時」,指出審查病人居港日數會阻礙醫護人員工作,「係完全做唔到嘅」,但他關注本港非永久居民應如何界定為「永久」。當局指現時沒有「取消」身份證的方法,如何把非永久居民界定為居民,因此醫護人員沒有能令判斷某人是否已離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