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瓶變「炸彈」噴熱水 飯壺載菜粥愈放愈毒
2025年01月16日 19: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愈來愈多人用保溫杯、保溫瓶裝熱飲,惟市面產品質素參差。內地有小童搖晃保溫瓶致爆炸,亦有女子用保溫瓶泡紅棗水,結果釀爆炸傷眼。《東呼即應》邀請專家及醫生講解當中危機,有學者分析,大力搖晃裝熱水的保溫瓶很危險,因蒸氣膨脹和熱水飛濺,很易造成燙傷。化學博士則指,甜食或碳水化合物放在保溫瓶中易孳生細菌,細菌代謝會產生氣體,引致液體飛濺。有醫生則提醒,用保溫飯壺載菜粥數小時,蔬菜在高溫下可產生亞硝酸鹽,幼童進食會導致亞硝酸鹽中毒,嚴重會致命。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在市面買入50款保溫瓶,發現其中19款的內膽材質重金屬含量超標,長期飲用會引致慢性中毒。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近日亦測試市面上18款隨行杯樣本,發現各樣本在保溫保冷、防漏功能,以及使用方便程度方面,部分表現差異比較大,其中只有2款樣本的保溫效能較理想,但3款塑膠製樣本水溫降至大約攝氏27至29度,食物長時間儲存在不合適的溫度有機會孳生細菌。另外網上經常流傳「保溫瓶爆炸」短片,如果使用不當隨時發生意外導致身體受傷。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表示,如果保溫瓶內熱水接近沸點,若大力搖晃,會令更多的水變成蒸氣,加大瓶內壓力,若保溫瓶瓶蓋沒扭緊或瓶蓋有損壞,在壓力下便有機會爆開。即使保溫瓶蓋已扭得很緊,能承受蒸氣產生的壓力,但若大力搖晃亦很危險,因為當打開瓶蓋時蒸氣會突然膨脹,蒸氣和熱水飛濺時便很容易被燙傷,如果沒大力搖晃保溫瓶,爆開機會會減少。
對於早前有內地女子用保溫瓶泡紅棗水,10多天後扭開瓶蓋即時彈飛。化學博士鄺士山解釋,凡甜的食物、碳水化合物的東西,放在保溫瓶中於室溫置放,細菌便會生長,細菌代謝時便會產生氣體,令氣壓增加,便有機會噴出來。而任何食品在一個固定密封器皿中,除非是罐頭,否則放在室溫細菌一定會生長。此外甜的食物亦會發酵,產生二氧化碳,就會造成噴彈。
鄺士山續指,保溫瓶內膽最常見是不銹鋼製造,不應隨便放東西,因為不銹鋼質素很參差,質素較好的可放酸性或鹼性東西,但如果質素較差,若用來放酸東西恐會釋出有毒的金屬離子,例如「錳」,故此要衡量不銹鋼的物料。另外,有機物質接觸到不銹鋼亦有風險,細菌會吃有機物,之後的代謝物全是酸性,如果不銹鋼質素較差會釋出金屬味道及「錳」,故不宜放酸果汁,除非是甜的例如西瓜汁,另外牛奶也會被細菌分解,至於放中藥亦不建議,因為中藥成分碰到金屬離子,也會產生沉澱物黏附瓶邊,令有效成分減少,保溫瓶也更污糟。
有些食物也會因為錯放保溫飯壺而變成毒物引致中毒,香港急症科醫學院臨床毒理科醫生陳志強指,曾有6個月至1歲大的兒童個案,家人用保溫飯壺放菜粥,蔬菜如經過高溫悶熱,放在保溫飯壺幾小時便有可能產生亞硝酸鹽,兒童吃了可能會引發亞硝酸鹽中毒,產生一種名為正鐵血紅蛋白血症,紅血球會失去帶氧氣功能,首先病徵會嘔吐、腸胃不適,短時間內會頭暈、膚色會變藍,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缺氧,神志不清,甚至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