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遇氣溫劇變 增心臟病發風險

2025年02月09日 01: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冬天心臟病發機會大增,患者、長者要小心!心臟病於本港常見致命疾病中排第4位,每年約有6,000多人病發致死,尤其不少男性、長者更屬於高風險人士。有心臟科醫生指出,冬天氣溫變化急速,加上流感活躍,會令心臟病發作風險上升,患者及高危人士要做好保暖等措施。另外,冬季外遊旺季,他提醒病情較嚴重者,參與較劇烈活動時要小心,浸溫泉亦要「適可而止」,避免對心臟構成太大負擔。
根據政府資料,2022年本港因此病而離世的患者達6,791人,佔當年總死亡人數逾一成。其中以冠心病為最多,佔心臟病死亡個案58.8%。同時,衞生署一項調查指出,40至74歲於社區居住,且沒有相關病徵的人中,有18.4%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士,其中男性比例達34%,遠高於女性的4.9%。調查亦顯示,心血管疾病會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由40至44歲的1.1%,升至65至74歲的44.5%。
心臟科專科醫生張志揚指出,心臟病中,以冠心病較為普遍,而「三高」、吸煙、飲酒,以及年紀增長等均會令患病風險上升,病徵包括心絞痛、心率不正等。由於相關心臟疾病的病發原因與心臟受壓有關,當冬天寒冷的天氣加劇心臟負荷及壓力,便使病發機會增加。同時,不少傳染病冬季會較活躍,例如流感、感冒等,一旦染病也會令心臟負擔增加,而且流感病毒、感冒菌本身亦可能「入心」,故必須慎防感染。而長者由於適應能力、抵抗力較低,冬天氣溫轉變、流感肆虐,其病發風險也會比年輕人高。
要提防冬天心臟病發,張志揚提醒,若本身患有冠心病,首先要小心保暖,尤其頭頸等失去體溫最快的部位。而長者等免疫力較差的人士,亦可考慮接受流感疫苗接種,以預防重症。患者也要注意溫度變化,例如脫衣物後沖熱水涼,一冷一熱之下,雖未至於心臟病發,但也有可能加大心臟壓力。
心臟病人外遊時亦要留意,張指出,除了特別情況,例如先天性心臟等坐飛機時或會受氣壓影響,絕大部分病情控制得好、病情及指數穩定的患者,外遊不成問題。但他亦提到,患者要小心考慮是否參與一些令心臟負荷大增、較為激烈的運動,例如滑雪等,也要留意當地氣溫會否太凍、保暖措施是否足夠。外遊行山時亦要小心山上空氣稀薄,溫度也較低。
不少人會外遊浸溫泉,張表示,溫泉水水溫較高,當身體浸在泉水中,表皮血管擴張,心跳就會加速,加上人體愈來愈熱,心臟泵血也要「泵快啲、大力啲」,造成一定負擔,有機會誘發心臟病發及心率不正。若本身有心臟病,且病情未受控的高危人士及長者,最好視乎自身的指數及溫泉溫度,「適可而止」地浸,參考一般溫泉建議浸約15至20分鐘,不宜浸太久及太熱。
不少有植入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浸溫泉時有所擔憂。張就表示,部分病人由於心率過慢,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防止心率不正、昏厥等情況。兩種起搏器中,傳統款會連接電線,傷口更大,術後恢復需時較長。而新型無線款就較細小,植入後也不需限制病人活動。由於浸溫泉時,多數會令心跳加快,故對兩種起搏器運作的影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