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半人對港府3年內解決財赤乏信心 團體籲勿採用過激財政手段
2025年02月09日 12:5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面臨千億財赤,當局將於月底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團體訪問740名18歲或以上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和取態。結果發現只有逾兩成受訪者對政府在未來3年內可解決財赤抱有信心,換言之,逾七成半人對港府達致上述目標缺乏信心,其中有近九成18至29歲青年組別的受訪者表示傾向沒有信心。市民預期財政赤字將維持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或側面顯示市民期望透過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以漸進的方法消滅赤字,避免採用過激的財政手段,影響社會福利和經濟發展的勢頭。
新青年論壇聯同香港群策匯思於1月23日至2月7日以音頻電話隨機抽樣進行意見調查,調查機構指,《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訂明,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惟調查發現51.2%市民認為財政預算偏離《基本法》訂明量入為出的原則,只有12.6%表示沒有偏離。
至於早前當局指將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為大方向以解決財赤,惟只有21.3%市民認同只優先採用開源方法解決財政赤字,分別有36.6%和33.7%認同應優先採用「節流」及「開源與節流並重」,調查機構認為結果反映市民擔憂開徵新稅項及上調稅率等「開源」做法或直接影響個人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並削弱經濟復甦的動力。
有意見認為應該調整稅階和邊際稅率,將更多人納入稅網以達到開源目的,調查則指出有46.1%人反對有關做法,只有40.7%人贊成,而有意見認為政府應引入資產增值稅等新稅項以擴闊稅基,贊成與不贊成的受訪者分別佔44.2%及43.5%。調查機構認為,資產增值稅表面上對基層影響較少,但有關稅項受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影響較大,收益並不穩定,更有機會影響樓市及股市的交投,同時鼓勵更多市民轉投海外資產,影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甚至拖慢經濟復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