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智障人士照顧者壓力爆煲 調查揭70%人「帶病護弱」
2025年04月16日 15: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智障人士自理能力較差,身體機能亦較早衰退,令照顧他們的家人身心俱疲。香港家庭福利會的壓力追蹤調查,發現約70%照顧者自評壓力程度高,接近12%程度達最高,形容是「壓力爆煲」,近半感到抑鬱、恐懼及焦慮以致影響日常生活。團體又發現70%照顧者有病在身,「帶病護弱」情況普遍,促請港府加強及長遠規劃相關支援。
照顧者楊女士患有高血壓及手肩痛,仍獨力照顧20多歲須食碎餐的智障兒子、家中高齡父親、以及需不時到院舍探望丈。全天候照顧者的她表示,心理壓力沉重,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病倒,晚上淺眠。她目前最希望兒子能早日獲派宿位入住,幫忙減輕照顧壓力。相似的情況並不罕見。
家福會在去年7至8月分兩階段訪問共92名使用轄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照顧者,發現過半數受訪照顧者61歲或以上,大部分是智力障礙人士的父母,當中不少正照顧成年智障人士,近半屬中度智障。過半人獨力照顧智障人士。他們自評壓力程度,以10分為最高,有12人表示達10分的「爆煲」水平;多達70%人達6分或以上,顯示照顧者壓力程度普遍偏高。
接近90%照顧者反映出現不同程度的身心不適反應,包括睡眠問題、感到抑鬱、恐懼及焦慮以致影響日常生活,以及健康問題等。近70%照顧者指有病在身,當中逾半指自己患有長期病,其次分別有約30%患情緒病及長期痛症。追蹤調查發現,有近40%受訪照顧者認為一年後,其壓力程度轉差,皆因缺乏他人分擔照顧責任、長期重複性的照顧工作,以及缺乏休息時間等。
照顧者均期望安排智障人士入住宿舍,但幾乎全部正輪候服務,平均輪候時間長達11年,有受訪者稱已等了20年以上,過去皆因宿舍地點偏遠、照顧者難以探訪等原因而無法成功配對。他們期望縮短輪候入宿時間及增加上門支援服務。
家福會指出,現時對智障人士的統計欠缺全面,政府在統計殘疾人士時只能估算智障人士人口,建議政府及早掌握相關數字及居住地區等數據,在長遠規劃服務設施時,優先在智力障礙人口居住的地區設置相關設施;亦倡議在現行的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評估,如發現照顧者正獨力照顧智障人士,或患嚴重疾病或高齡,應安排緊急服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