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利得稅乏問津 中小企紛打退堂鼓
2025年04月16日 17:4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銳意將香港打造成智慧城市,令市民日常生活更便利,不過電子化進度緩慢之餘,有時市民似乎並不受落。當局打算於2030年全面推行強制性公司利得稅電子報稅,有關法團和合夥業務以使用電子報稅表申報利得稅的數目,於過去3個財政年度只增加2,300張,上年度截至2月底收到5,500張,僅佔總數1.1%。數碼轉型已經是國際大趨勢,不過電子報稅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東呼即應》訪問會計界議員,指出很多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仍然未為客戶提供電子報稅,而有商界人士則認為,由於網上填報過程比較複雜,令年紀大的用家卻步,希望可以優化電子報稅系統。
議員黃俊碩認為,整個電子報稅進度較為慢,比較少人選用的原因,是因為香港的企業、有限公司要有一個執業核數師去審核數目,才可以提交帳目和報稅表給稅務局,大部分企業所得稅、利得稅的報稅人,還是通過專業人士去幫他報稅。而香港超過95%的會計師都是在中小型的執業所,他們的資源相對比較有限,而且很多時候處理的業務量比較多,需要面對新的科技,變成未「殺到埋身」的時候,未必真的會花時間去了解。
而電子報稅系統現在要連着財務報表一起遞交,而且要做Tagging 即是「標記」,可能對於很多的企業、中小型執業所或者稅務師、執業會計師是有距離感,所以長遠要推動電子報稅,真的要想想如何落地落實,去幫助這些服務提供者了解,或者這個系統可以如何再優化,甚至可以參考薪俸稅的經驗,怎樣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拿到稅務局最必須的資料,而不是每一個的專案都需要做一個「標記」。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永遠榮譽主席劉達邦以自己的公司為例,他的公司是一間有限公司,所以過去數十年將報稅資料給予公司會計核數,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報稅,應該是委任核數師代為填寫報稅,至於為何不用電子報稅,則因為大部分同事上了年紀,他們習慣填寫實體報稅表,暫時未能適應電子化,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如要網上報稅則要申請一個編號,從稅務局獲得公司報稅表編號等資料,然後才可以網上報稅,整個流程較複雜,填金額及資料方面可以更「落地」一些,更容易填報 ,對用家來說樂意使用,特別上了年紀用家不熟習電子化,嘗試多次後選擇放棄 ,就會走回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