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錦秋男籃經歷蛻變 蘇黎世學界3X3振翅高飛

2024年06月27日 09: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勝負得失是成長必修課,裘錦秋球員憑着對籃球的初心,重新出發拚搏。
裘錦秋中學(葵涌)近年三打三成績彪炳,在學界籃球馬拉松改制後收穫一冠一亞,上屆蘇黎世保險香港學界3x3籃球挑戰賽(下稱蘇黎世)亦拿下殿軍,直入今屆決賽日,但原來球隊爆發過「退隊潮」,球員在老師和教練循循善誘下找回初心,打出自強不息的精神。
今屆蘇黎世男、女子組各有64隊,其中20隊在小組賽突圍而出,將進行一對一淘汰賽,決出10隊,與作為種子的上屆四強隊伍爭奪最高殊榮。
訪問當天,裘錦秋四子黃雋羲、吳卓謙、何子琛和董綽言在「自強不息」的牌匾下拍照,聊到校訓的意思,吱吱唔唔答不出所以來,還是行動實際。裘錦秋二四六練球,一三五晨操,一行十幾人常沿著城門水塘,頂著大太陽跑到汗流浹背,匆忙換過校服,才展開一天生活。「占士(陳翊麟教練)也會一起跑,如果慢過他會笑我們:『喂!阿叔都跑得快過你!』」吳卓謙說。或許男生骨子裏都爭強好勝,跑贏教練之餘,還要贏其他學校。
精英賽失利自我質疑
何子琛憶述前年精英賽,他們每晚練到八九點,睡沒幾個小時,又要打起精神晨操,卻在平安夜倒灶不敵嗇色園主辦可藝中學,八強止步。「那陣子很多人退隊,我發了一段訊息給Miss(何淑婷老師),說很累,好像一直沒有進步,打極都有人代替我的位置。」原本熱熱鬧鬧的球場剩下七八人,連五打五都湊不夠數,吳卓謙試過挽回他們:「我們由中一打到中五,為什麼不堅持到最後一年?我不想沒了一班隊友。」訊息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坦白說,退隊頭一星期整個人放鬆了。」何子琛尷尬笑笑。上學、補習、做功課,過回正常的學生生活,但總感覺少了什麼。「Miss問我為什麼讀裘錦秋,我想對啊,明明當初為了打球才叩門入來的。」細問下,原來很多隊員都不住葵青區,只是奔著籃球而來。「小學看曾湛元(裘錦秋舊生、甲一南華主力)比賽,覺得好勁,一心想著追趕他們,有朝一日打職業……因為我真的很喜歡籃球。」黃雋羲說。
尋回初衷認定所愛
初心是溫柔而猛烈的提醒,球場漸漸回復熱鬧,說到退隊的領悟,何子琛回答:「什麼都要捱,不可能舉兩下啞鈴就撞得開所有人,也總有人比你厲害。進步不能停。」沒錯練球很累,晨操很睏,但一如黃雋羲說「想進步就要放低一些東西」,一切都是取捨。
作為上屆蘇黎世殿軍,裘錦秋將於7月3日亮相修頓,爭奪最高殊榮。四人陣容中,黃雋羲、吳卓謙和何子琛都是準畢業生,冠軍固然重要,但吳卓謙還有一個願望:「歷屆裘錦秋籃球隊很出色,要特別記住我們很難,但希望在所剩無幾穿著學校球衣的日子,告訴大家我們是一支頑強的球隊,沒那麼容易放棄。」
何淑婷老師明年榮休
何淑婷老師自1989年開始任教裘錦秋,轉眼35年,將於明年榮休。說到這位恩師,幾個男生都滔滔不絕。「我很貪玩,常常惹Miss生氣,但無論我做什麼,她都沒放棄過我,永遠在身邊支持我,拉我回正軌,不但教會我做一個球員,還教會我做一個人。」吳卓謙認真不過三秒,補上一句:「雖然鬧人都幾惡……」
「他們前陣子送了一塊『莫生氣』的牌給我。」何淑婷笑道。十多歲的男生難免調皮搗蛋,她罵歸罵,內心一直當他們孩子看待:「他們都是單純善良的小朋友,只是有時缺乏自信,對人生感到徬徨、迷惘。」她希望回贈一句「莫後悔」給他們:「後悔是最不值錢的。與其後悔,不如做好每個當下。打球如是,人生亦如是。」
蘇黎世為學生搭建成長階梯
陳翊麟教練一向醉心青訓,身兼本地職業隊香港東方的青訓總監,他認為蘇黎世為學生搭建一條成長階梯,邁向更高舞台:「香港近年積極發展三人籃球,畢竟相比其他國家或地區,香港人口少,培養四個頂尖球員一定比湊齊十二人容易,也較大可能爭取奧運資格。蘇黎世每年在修頓搭建符合國際標準的場地,是香港最高規格的三人賽之一,正正提供一個機會給年輕球員見識,練好基礎,慢慢銜接到成人組。」
占士認為三人賽節奏快,講求個人技術,亦不允許教練從旁指導,有利學生成長:「年輕球員習慣有教練提醒,或會不懂變通。三人賽要自己思考幾時暫停,怎樣調整,對他們成長有很大幫助。」
蘇黎世保險香港學界3x3籃球挑戰賽決賽日
日期:7月3日
時間:上午9時半至下午5時
地點:灣仔修頓場館
裘錦秋中學(葵涌)
教練:陳翊麟
球員:黃雋羲、吳卓謙、何子琛、董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