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報告:剪綵文化-李文 前黨務幹部

201404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灣政治人物愛剪綵,大官也愛剪綵,名人更愛剪綵,形成獨特的「剪綵文化」。
剪綵,顧名思義是指剪裁花紙或彩綢,製成蟲魚花草之類的裝飾品,類似現代的剪裁。最初起源於1912年,在美國聖安東尼奧州的華狄密鎮,一位叫威爾斯的商店老闆,因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得到啟示,因此發明剪綵儀式,並為日後企業創立了一種嶄新的慶賀方式~剪彩儀式。從剪綵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最初剪綵只是用來促銷的一種手段,演變到後來,才漸漸地成為政治、商業活動中一項重要的儀式。
因此剪綵儀式從一次偶發的事故,變為一項重要的活動程序,發展至今,延伸成了只要是慶賀公司設立、企業開工、商店開張、銀行開業、大樓落成、建築啟用、道路開通、航線啟動或活動開幕…等等,必定會隆重又熱烈舉行的一項啟動儀式。
最早的剪綵是由專人牽著一條狗,讓狗故意碰落商店門口拴著的布帶,之後改由小朋友去撞斷門上拴著的絲線。後來,剪綵者又變成了的年輕小姐,故意撞落拴在門口的紅色緞帶。到了現在,剪綵幾乎變成只邀請政府官員、政治人物、社會名流等名人,手持剪刀剪斷手中的紅色緞帶。
一般公司行號的開幕活動,通常會邀請有名人士蒞臨剪綵,像主持人、偶像明星、歌手演員都是首選,一來可以吸引媒體注意,上報紙電視的機會比較高;二來通常會有粉絲追星,增加現場人潮。
至於政府單位則是只要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通車典禮、機場啟用等等,通通擠滿各級官員、民意代表出席,大家搶著分一杯羹,表示自己也有出一份力,官員告訴長官與民眾:某某都有在做事,記得升官時要升等加薪!民代告訴選民:選舉時千萬別忘了某某人有為此事出力呀!
為了配合選舉,因此一段路可以分成好幾次完成,明明一年可以完成的工程,硬生生的拆成三年完工,再分批讓官員、民代剪綵,大家互相拉抬,互蒙其利。
為了選舉加分,可以到處蓋機場、市場、停車場、體育館、各種園區,請大官風風光光舉行完剪綵儀式後,再變成無人使用的蚊子館。
所以這就是台灣的剪綵文化,也是作秀文化。放眼最近熱門的政治人物及學生代表,誰不是在作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