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軍潛望鏡:台灣的海軍陸戰隊存亡一瞬間-王志鵬 備役海軍上校

201404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2014年3月6日傳聞國軍最有戰力的部隊「海軍陸戰隊」可能將被裁撤部份改隸陸軍,對此國防部長嚴明在立法院說明,並非如此,目前還在研究中,將會以任務為導向,再依打、裝、編、訓方式持續建軍,這也表示「陸戰隊」的存亡已在一瞬間了。因為推動「勇固案」(甬凅案),預期在2015年至2019年間實施,將國軍總員額將調整為17萬至19萬人之間,為此「削足適履」作法國防部正頭痛著該如何裁減,要裁掉那些部隊。
陸戰隊原有作戰兵力約3.5萬人,即以陸戰66師、99師為主力,以及獨立戰車團、勤務團、蛙人大隊和航空通信大隊及其他增援部隊,這樣精良的「戰略預備隊」,理應全數保留下來才是。但因「精實案」兵力整建的要求,陸戰隊自1997年12月被迫開始進行縮編,精減改建成為陸戰旅、守備旅、基地警衛旅和登陸戰車大隊、兩棲偵搜大隊等編制,兵力遭大幅刪減。
個人於2011年12月所出版《不分藍綠,為台灣生存而奮鬥》的專書中,對於台灣地面部隊的轉型即明確分析指出:未來若真的發生解放軍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台灣一旦失去制空、制海,接下來直接面對的就是解放軍大規模快速的兩棲登陸與空降,地面部隊所要面臨的是反登陸與反空降,若在重要的登陸灘頭與空降地阻擋不了,隨即可能進入都市、城鄉、巷戰,甚至叢林游擊戰。因此接著面臨的就是孤島的「持久戰」,而這必須依賴大量的地面部隊與強固的掩體以作支撐,但這卻與目前政府進行的兵力再精簡政策是矛盾的。
因此地面部隊必須進行轉型,係朝向地面短程防空與反裝甲機動之小型作戰群發展,其優點是投入資源費用較少,且可快速建置;缺點是數量較少的正規陸軍必須有效結合大量的後備兵力,在先期訓練與快速組織運作相當耗費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國軍所有的地面部隊應該「去蕪存菁」的整合,朝全面「機動化、特戰化、野戰化」發展,後備部隊訓練相對則必須提升以為配合。
簡單的說,即便國防部考量裁撤「陸戰隊」併入陸軍,作法上應該是全數保留陸戰隊,使其與陸軍的特戰部隊整合,並提升所有地面部隊成為機動的陸戰部隊或特戰部隊,而不是將訓練精良的部隊裁撤,國防部決策將領理應知道這個原則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