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洗談:台灣亟需平衡區域發展差距-黃偉哲 立法委員

201405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由於台灣地理環境的影響,使得台灣各區域間之產業活動分布不均,又加上政府政策長期偏重於台灣西部與北部,造成台灣人口與產業過度集中於上述區域,也使得台灣政府將多數的國家資源與稅收集中發展大都會,進而引發台灣嚴重城鄉差距的問題;長期以來,台灣因產業政策執行的偏差,在刻意扶植部分產業的策略下,使得台灣各區域產業結構出現極大差異。
從產業類別來看,在區域發展明顯向北部傾斜,且產業集中資源發展台北市至新竹縣市的區域亦十分明顯,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100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結果分析」發現,以生物科技為例,台灣北部地區七個縣市之生產總額占台灣全國同類型產業之比重竟高達64.29%,同樣的情況在新興的綠色能源產業與文化產業也皆偏重於台灣北部地區,這顯示出,台灣北部地區挾資金、技術、人力及產業基礎優勢,加上產業群聚效應,使得人才、資源與資金…等往北部區域移動,進而引發中、南部縣市因在人才與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慘遭邊緣化。
而台灣南北發展的不平均更可從兩個部分可明顯看出差異:
一、產業結構差異使得薪資呈現明顯落差:
依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2012年「各縣市之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顯示,台灣各區可支配所得前五名依次為台北市127萬餘元、新竹市113萬餘元、新竹縣109萬餘元、桃園縣100萬餘元及新北市91萬餘元,相對台東縣、雲林縣、澎湖縣、屏東縣、嘉義縣則為末5名,分別只有67萬餘元、68萬餘元、72萬餘元、73萬餘元及74萬餘元,而由於就業機會減少及所得分配不均進一步引發人口流動及人口結構樣貌之改變。
二、老年人口集中鄉村地區,區域發展失衡程度日益嚴重:
就業機會減少及所得分配不均使得台灣各區人口流動及人口結構樣貌有顯著的差異性,例如:以嘉義縣、雲林縣、澎湖縣為例,上述三個縣老人人口比率分別為16.04%、15.49%、14.28%,明顯較台灣全國老年人口比率11.15%高外,從1998年至2012年觀察得知,嘉義縣與雲林縣更是人口淨遷出的區域,另一方面,於同期間,除台北市因房價高、居不易,淨遷出人口數為9萬餘人外,台灣其他都會區,如桃園縣、新北市、新竹縣市、台中市等都會區卻成為台灣人口高度集中區域,光是桃園縣淨遷入人口數就高達25萬餘人,顯見由於資源及建設長期偏向都會區,形成台灣縣市間之發展落差,部分偏遠縣市就業環境不佳、經濟落後、可支配所得低,導致人口持續外移,出現人口老化及人口負成長之現象,陷入「窮縣愈窮、富縣愈富」之惡性循環。
雖然台灣歷經行政區的整併,然由於現行國土計畫與行政區劃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於法令上仍有諸多不公平與窒礙難行之處,使得台灣南北各區仍受限於法令的規範,使得資源仍無法做公平式的分配,為此,我們必須呼籲台灣執政者,應整體規劃產業發展藍圖,並依據各縣市發展條件,顧及區域均衡發展及區域功能互補機制,進行產業之合理分配,方是快速縮短南北差距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