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男女:台灣電影發行的幕後辛酸-賴祥蔚 台灣藝術大學教授

201406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拜《電影法》即將修法之賜,最近很多朋友紛紛關心起了台灣電影產業發展的問題,可喜可賀。「影視男女」專欄在上一回揭露了電影拍片籌資的血淚內幕,本回要延續這個話題,分享局外人不知道的電影發行之籌資辛酸。
台灣每年拍出的電影不少,真的能夠發行的電影則不多,能成功的更少。為什麼?因為發行籌資不易。
很多人沒想過,電影發行也要錢。許多電影製片只知道拍電影想要找到資金很難,卻不知道拍完片要發行了,還要一筆可觀的資金。
有些電影製片總以為,我已經拍出好電影了,後續發行應該就是發行商的事了吧。這麼說當然也沒錯,但是電影發行可不便宜,發行商在思考要不要發行電影的時候,一方面當然要思考這部電影好不好?有沒有票房?值不值得發行?另一方面也要掂掂自己有多少實力去發行這部電影。後面這一點,是本文要分享的重點。
一部電影要成功發行,涉及了發行預算以及戲院通路等因素。在戲院通路的部分,眾所皆知,美商發行公司因為手上經常有「大片」,在與戲院談判時必然享有比較優勢的條件,相對來看,本土發行商經常敲不到好的映演檔期,尤其當好萊塢強勢大片壓境之時,本土發行商可能連願意映演的電影院都找不到幾家。前些年幾部國片的成功發行,其實也有美商發行公司的貢獻,例如《海角七號》固然本身條件不錯,但是票房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也要歸功於找到了美商發行公司「博偉」,因此戲院通路廣開。這幾年國片開始爭氣了,連帶的也稍稍拉抬了本土發行商的地位。
除了映演通路,發行預算同樣重要。電影發行要靠行銷,但是想要行銷必須先有資金。這筆資金誰出?通常是電影發行公司。一部電影的發行預算多寡,依電影潛力與發行商企圖心而有不同,以台灣來看,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甚至破億元。一家電影發行公司如果一年想要發行個幾部電影,除了權利金不談,光是行銷預算就是一筆可觀的資金。
發行的資金額度可觀,但是投資報酬率難以估算,在這當中,又埋藏了電影發行商籌資的層層辛酸。
電影票房成功與否,經常難以估計,很多人只知道許多電影公司靠著某些大片熱賣,卻不知道因為電影票房慘澹而瀕臨破產的電影公司也不少。當一部電影票房失利,不只電影公司血本無歸,電影發行商也同樣遭殃。在台灣電影發行商的小圈圈之中,經常可以聽到某公司因為發行電影踩到地雷,陷入經營困境的噩耗。當然,也有發行商「挖到寶」,付出權利金不貴、行銷預算也不高,但是電影卻熱賣的佳音。《三個儍瓜》就是一寶。
電影拍片籌資不易,經常找不到企業主或是銀行願意「跳海」,至於電影發行要籌資就更辛苦了,因為企業主與銀行更加不懂電影發行這門生意,所以更不願意投資或借貸給電影發行商,因此發行商往往只能設法自己張羅。怎麼張羅?既然企業投資與銀行借貸都不行,只好透過私人管道去籌募,既然如此,利息當然更加沉重;再加上有些發行商擔心金主「雨天收傘」,往往不願意被外界自己知道「口袋不夠深」,因此只能向有限的對象調度資金,這又使得資金張羅不易、而資金的成本卻不低了。
唯有建構具公信力的投資平台、疏通電影籌資的管道,幫助電影拍片與發行的籌資獲得活水,台灣電影才能邁向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