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歇水邊:陸生來台政策須擺脫意識形態枷鎖-國安民 醒吾科大兩岸中心主任

201407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三限六不」政策讓陸生與一般外籍生存在差別待遇。
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迄今已第4個年頭,截至2014年2月,在台就讀大學、碩博士的陸生約有3500人,短期進修的陸生約2萬3000名。今年7月初,陸生來台就讀學士班名單出爐,計錄取1804名陸生。相較於2011年錄取率49.6%、2012年之43%及2013年之71.2%,今年錄取率高達90.7%,名額顯著提升。
近年來,台灣面臨少子化衝擊,廣設大學負面效應逐步浮現。事實上,日本、韓國亦面臨類似困境,以大陸每年有近400萬學生無法順利進入高等學校就讀,加上陸生有意赴外留學者眾,陸生已是韓、日及歐美國家積極爭取的對象。以日本為例,2013年的13.6萬外國留學生中,陸生佔8.1萬;韓國的外國留學生人數達8.2萬名,陸生則佔5.4萬人;2013學年陸生在美的留學生達到了23.5萬人,佔外籍生比例約3成,顯見陸生已為諸多國家重要生源。
在台灣,只要涉及兩岸議題,就難跳脫意識形態枷鎖,陸生來台衍生的「三限六不」政策即為藍綠較勁產物。在採認學校上,2010年9月「陸生三法」修正案通過採認「985工程」41所大學學歷,2013年增加「211工程」學校共111所大學,今年更擬承認音樂、藝術、體育等特殊領域18所大陸學校。儘管採證學校範圍擴大,但刻意區隔且帶有歧視性的政策一直引發不少批評與爭議。
吸收他國傑出人才納為己用,為國際慣採強國方針。其間,美、韓、日、星等國均視廣納外籍優秀學生為納才重要管道,獨獨台灣對大陸學生反其道而行。試想不給陸生獎學金、不准打工賺取學費、不能加入健保、畢業一個月須離台等諸多限制,怎能吸引前端學生赴台?更深一層思考,當台灣費心培育出之優秀陸生被限期離境,到底是在幫誰培養人才?再者,陸生來台並非一無是處。在台就學期間可體驗台灣多元化社會氛圍,對台灣歷史文化亦能有更深認識與瞭解,有助於產生對台灣之認同感,有朝一日,台灣自由民主開放價值或有機會融入大陸崛起新機。
不可否認,大陸地區與台灣具歷史情結之特殊性,難與其他國家一概而論。基於國家安全及保障台生考量,「三限六不」不失為權宜措施。但從社會公義面看,當陸生與一般外籍生差別待遇存在時,台灣又何以自詡是重民主講人權的國家。相較於台灣外推人才,香港、新加坡等週邊國家則祭出重金、甚至提供4年全額獎學金吸引優秀台生與陸生。大陸於2010年首度開放台灣高中生學測頂標成績免試申請大陸123所大學,更擺明要從根挖走台灣頂尖學生,再加上大陸多年來積極提供極為優惠條件吸納台灣傑出學者教授,對我人才外流及高等教育之衝擊不容輕忽。
對台灣而言,開放陸生就學是機遇也是挑戰。相關政策不宜只從教育商機面考量,兩岸高等教育互惠交流,不僅有助於台灣高教體系及國際競爭力提升,也可開啟兩岸交流合作新契機。回顧以往,在恐中陰影制約下,對陸生是防堵多於開放,自然會衍生諸多後遺症。衡諸現況,「三限六不」政策應具階段性及漸進式考量,主事者應排除藍綠思維,針對政策執行面檢討修正,研擬合宜方案。總之,人才是決定台灣核心競爭力關鍵,惟有以更開放胸襟與更前瞻規畫迎接陸生來台,才是真正符合台灣利益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