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男女:《盂蘭神功》是鬼片 電視新聞不要學-韋伯 大學教授

2014072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盂蘭神功》是鬼片,電視新聞不要學!
「爆頭」!「穿心」!中度颱風「麥德姆」走過,台灣的新聞竟然彷彿報導了多起恐怖社會新聞一樣,文字尺度簡直從普遍級變成輔導級,甚至逼近限制級。如果颱風行經路線是朝著台灣中部而來的就叫「穿心颱」,朝著台灣北部而來的就叫「爆頭颱」,那麼朝著台灣尾而去呢?有網友忍不住嘲諷的說,難不成是周杰倫唱紅的「菊花台(颱)」?
中度颱風都已經如此,如果強烈颱風豈不是要渲染成「噴血爆頭颱」、「奪命穿心颱」、「超級無敵海景菊花颱」了?新聞文字這麼玩,真的真的太誇張了。不只新聞文字如此,電視新聞的畫面更誇張。當臉書上不少臉友po文說「這種風雨,放颱風假有點心虛」,氣象專家彭啟明也在臉書上說只有三分之一的縣市勉強達到放假標準。
相較於此,不少電視新聞呈現出來的颱風畫面,竟然又像是世界末日到來:天氣出現異象、沖垮電廠歷史恐重演、狂風暴雨、各種商品搶購一空,諸如此類的呈現花招,再加上驚悚的襯樂,實在是演太大!
趁機把握颱風假下午跑去看電影的觀眾,如果剛好看的又是恐怖電影《盂(ㄩˊ,不是孟)蘭神功》,對於台灣這樣的電視新聞「播爆」方式,一定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盂蘭」二字是從梵語翻譯而來,原本是倒懸的意思,強調整救倒懸的痛苦,後來結合了道教的七月中元普渡,逐漸衍生出供養僧佛、拯救地獄眾生、功德迴向父母等意涵。在盂蘭法會時,安排演戲以娛樂並渡化鬼眾,即為盂蘭神功。《盂蘭神功》,是香港影帝張家輝演而優則導的第一部電影,主軸是神功劇團的故事,透過原劇團班主忽然生病住院,張家輝飾演班主臨危受命的外行兒子,不僅要面對劇團成員的敵對與排斥,還接連遇上許多怪事,在內憂外患中交雜出這部電影的主軸。
儘管故事主軸相對單純,但是透過緊湊驚悚的畫面呈現,確實營造出絕無冷場的效果,再加上男女演員們對於角色都有相當入戲的掌握,因此更容易讓觀眾進入電影情境。從映象美學的角度來說,不管是畫面或是演技,張家輝執導的《盂蘭神功》都已經掌握了電影之所以迷人的秘訣,而兩、三線簡單交融的故事主軸,更可以滿足想要輕鬆坐在戲院中好好享受被驚嚇之快感的觀眾。從這個標準來看,《盂蘭神功》稱得上是具有娛樂價值的恐怖電影。
電視雖然也是視覺媒體,但是電視新聞絕對不同於電影。儘管今年颱風新聞已經不再有記者蹲在水中播報淹水嚴重的橋段,但是不少新聞基本上仍然只想追求誇張的表現。為什麼?說到底,還是誤信傳統的收視率調查方式,誤以為這樣才有收視率,誤以為這才是觀眾想看的新聞。電視新聞記者越來越不受社會尊重的趨勢,相當程度上已經反映了觀眾不喜歡當下這種電視新聞呈現方式的事實。
同樣的標準,《盂蘭神功》堪稱成功,電視新聞可就非常不成功,因為電視新聞不該變成恐怖片!電影可以追求畫面與演技的盡情揮灑,電視新聞則必須奠基於真正的事實。電影可以灑狗血,新聞不能灑狗血;電影可以演,新聞不能演!簡單的講,《盂蘭神功》是鬼片,電視新聞不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