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員通訊:月入27K 能在台北貸款買房?-王乾任 社會觀察家
201407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國外學者指出,讓人民分期付款買房,是一種統治階級的社會控制術。
經貿國是會議上,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發表了不少意見,卻是一條比一條驚人,其中又以「只要有房子,在台北一個月27K也可以過得很好」最令人感到驚訝!
某種程度,王董事長說的沒錯。在台北,只要有自己的房子,收入低一點還是可以過得不錯。畢竟以台北市為例,房租、房貸都是家戶支出中佔比相當高的一部分,至少三到五成。如果有自己的房子,的確可以減輕不少支出壓力。但前提是,這個房子已經是自己的,不用繳貸款的。
這或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成了賴家王老五,不結婚也不願搬出去自己住,留在家裡,因為可以省下可怕的房租或房貸,還可以吃家裡、用家裡,基本開銷省很大。
然而,王董事長的意思顯然不是,因為他建議,政府應該設立一個基金讓人民可以貸款買房子。可見王董事長的意思是,雖然一個人月收入僅有27K,但如果能貸款買房子,還是可以過得很好。
可是,銀行會貸款給一個月入只有27K的人嗎?
在台北,就算是在淡水買一個十來坪的中古小套房,一個月繳的房貸至少也要一萬五上下。27K扣掉勞健保等支出後,所剩也不過25K,再扣掉15K的房貸只剩10K,要支付食衣住行、勞健保、婚喪喜慶等開銷,真的有辦法過得「好」嗎?
就算是雙薪小夫妻家庭,家戶所得54K,扣掉房貸剩下40K。40K,兩夫妻也許勉強可以過,但還能生小孩子嗎?台灣的生育率已經跌破1,王董的建言如果真的被採納,國家鼓勵更多一般收入的民眾貸款買天價的房子,生育率還能不繼續跌嗎?
王董事長的發言,翻譯起來的意思應該是「無論如何地處偏遠或狹小的房子,只要能夠貸款買房子,就算本身再拮据,必須拋棄其他生活享樂,也都會感到幸福。」再精簡來說,王董事長認為台灣人的理想人生的設定標準是「有房萬事足」,只要能有自己的房子,日子再怎麼窮苦都能甘之如飴。
王董事長的言論,從一個房地產業者為自己的產業發聲的立場來看,完全可以理解,就是為其產業發言的「本位主義」。目的是要求政府以政策做多給房地產產業。
然而,從其他內需產業業者的角度來看,又是如何?
早已有研究發現,當一個國家的人民的可支配所得大幅耗費在房貸或房租上時,最後只會讓銀行與房地產業者得利,其他民生百業將會蕭條凋零,這個凋零將會抑制內需產業工作者的薪資水準,形成惡性循環,對社會的發展並非好事。
國外更有學者早已明白指出,讓人民分期付款買房,是一種統治階級的社會控制術。一個人有了房貸壓力之後,為了繳房貸,會比較願意努力工作,且願意承受職場上較多不公平的待遇,因為不敢隨意轉換職業,怕沒了眼下這份薪水來繳房貸。
這也是為什麼歐陸有許多國家推出大量的社會住宅,一來減輕人民的房租房貸壓力,保障中低收入戶的基本生存權,二來讓人民的可支配所得可以更多的流向民生百業,唯有強壯的內需市場才能創造富裕的民生經濟和人民。
王董事長的發言,稍微調整一下,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成立的,政府一樣成立一個基金,專門以公告地價方式,收購市場上不合理炒作的住宅,並轉成社會住宅,免費或低價提供給年輕人或中低收入戶。只要有免錢的房子可以住的話,即便是在台北,月入27K應該是過得不錯,而且偶爾還是可以上上夜店、搭搭高鐵,因其實質購買力已經達到40K以上,勉強可以在大台北過上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