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讓遠征軍入祀忠烈祠是遲來的正義-陳競新 香港資深傳媒人

201408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抗戰時期的遠征軍將迎靈至忠烈祠,對這些抗戰犧牲老兵而言是遲來正義。
中華民國政府終於派員前赴緬甸,迎回抗戰時期5萬多遠征軍的英靈,並入祀忠烈祠。這是中華民國在台灣自我宣示為中國正溯必不可少的行動,事過七十載,絕對是遲來的正義。但綜觀台灣媒體,卻只見一家網媒稍見報導,其餘的統派報和電視台,都提也不提,情何以堪!
遠征軍包括抗戰時期的國府第一軍和第六軍,成員很多都是響應蔣中正當年以委員長身份,高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投筆從戎的知識青年,並獲遣往印度雷多(萊多)接受美國軍官的強化訓練,成為國府最精銳的部隊,分別由孫立人和廖耀湘出任軍長。
正好日軍1942年進攻中南半島,攻陷緬甸,一邊封鎖中國的後方,攔截滇緬公路西方給予中國的物資補給,一方也企圖與歐洲的軸心國同盟遙遙呼應。但遠征軍兩次進攻,以狂風掃落葉之姿,直搗緬甸多個城鎮,期間締造「仁安羌大捷」,救出英軍,之後並在返回雲南時自日軍手上取回騰沖,成為首個「光復」的戰場,到日軍投降,兩軍並奉命分別前往南京和廣東受降。
然而好景不常,兩軍在抗戰勝利後不久,便奉命調往東北,投入國共內戰,這批投筆從戎的知識青年,不少隨即離隊拒絕中國人打中國人,但大部分始終跟隨大隊「剿共」,結果在孫立人帶領下,多次打敗林彪部隊,卻又由於國軍內部人事不和,孫立人被調職,林彪得知訊息大喜,不久便揮軍掃盪,終於改朝換代。
遠征軍在中共面前,是死敵,即使流散回鄉者,文革時期也遭到無情的批鬥,骨肉分離而心碎半死者,數不勝數,至於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方面,即使國防部名下黎明出版社出版的抗戰史叢書中,準確提及史實,又因孫立人飽受蔣中正的猜疑被軟禁數十載,在坊間罕被提及,加上黎明出版社上述出版的叢書已絕版,遠征軍的史實一度逐漸隱沒。
及至近年大陸政治形勢轉變,出現了「關愛老兵」等民間團體重新聯繫部分尚在生的烈士,協助爭取權益外,並給曾任六軍少尉的黃耀武4年前出版首部關於新六軍的口述歷史《我的戰爭:正在消失的歷史真相》,三年前,雲南騰沖更終於舉行了官方的19名緬甸遠征烈士遣骸忠魂歸國儀式,而且戰士靈柩上鋪上的,都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進入國境時,兩旁解放軍肅然敬禮。
遠征軍跟香港也有相當的關係。除了上述的黃耀武本來就是香港年輕人,當年就讀於仰林中學,新一軍當年奉命先經過香港再赴秦皇島才抵達東北投入國共內戰,至於新六軍也是先經香港才到廣東接受日本投降。內戰爆發後,大批離隊的官兵跑到香港,包括後期擔任第一軍軍長潘裕昆將軍。
香港至今仍然有數名遠征軍人在世,其中父親也是新一軍尉級官員的前任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香港俗稱O記)總警司蔡建祥,三年前退休後便組織了中華精忠慈善基金會,到處尋找在港尚存人間的遠征軍,並以抗戰史實,全力投入愛國教育。
遠征軍在抗戰史上的地位無可替代,可是就像蔡建祥蔡sir(香港都這樣尊稱警隊人員)曾向筆者說:「我(每年)十一月一日那天看電視新聞,都會看到北京天安門烈士紀念碑的獻花儀式,這是為『解放戰爭』而犧牲的烈士所做的,但抗日戰爭的烈士在哪呢?不要說像樣的紀念『碑』都沒有,要說社會心底裏的『悲』,就更沒有了!」
遠征軍入祀忠烈祠,是遲來的正義。從是次迎靈計劃5月籌備,相信與前陸委副主委張顯耀案件嚴重打擊兩岸互信基礎的事件沒有關係。中華民國在台灣追求繼續成為中國的正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造福人民的事業上作比拼,是「兩岸分治」定調下的必然方向,但有未來,也必須有過去,重整中華民國史實,是兩岸三地都不容落後的嚴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