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笑:東北季風對台灣北部的重大影響-海雲間 救難隊總幹事
201409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強大東北季風吹起海邊砂礫,形成特殊的「風飛沙」景觀。
每年的東北季風,伴隨秋季過後便直逼台灣而來,當東北季風開始活躍時,風浪便強勁起來。當東北季風盛行時,對台灣各地會造成的許多現象,如:「北降現象」、「九降風」、「風飛沙」等。這些現象,會改變台灣北部山區的自然生態,形成南台灣特殊的地形景觀,也會影響島民的生活,種種現象都是拜東北季風所賜。
東北季風吹向台灣後,東北部海邊的風浪會很強勁,天氣變得相當不穩定。每年從四月到九月,為東北角海岸各項水上活動最頻繁的月份,此段海岸線,也一直是台灣北部潛水活動的主要區域,每逢假日,潛水客成群結隊聚集於此,相偕探索深藍的樂趣。但過了秋季後受東北季風侵襲,強勁風浪使上、下岸變得艱難及危險。因此,北部的潛水活動,到了逼近東北季風時,便逐漸接近尾聲,喜好潛水者,紛紛欲捉住夏天的尾巴,想要趁東北季風進來前,盡情的多潛幾支氣瓶。
東北季風除了影響台灣東北部海邊風浪之外,也會影響自然生態。東北季風會影響北部山區的植物生態,某些中高海拔的植物,因受東北季風造成的強風與低溫影響,使牠們被迫遷往低海拔分布生長,一些原本生存於中高海拔的植物,例如「米飯花」、「馬醉木」、「包籜矢竹」等,在標高僅192公尺的北投山區的軍艦岩也可看到了。軍艦岩位於東北季風入口,加上山脊線上的風衝壓力,而造成植物生態帶的變遷。
陽明山的低海拔山區,也有「山菊」、「野鴨椿」的分布,這些植物原生於中高海拔或較高緯度的山區。另有「箭竹草原」,目前在海拔僅1000公尺的陽明山山頂也有分布,「箭竹草原」原生於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原分佈於中海拔山區的「台灣樹參」及「中華裏白」等植物,也出現在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屬於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但也受東北季風影響,使得部分迎風坡面區域形成「風衝矮林」。
以上這些植物生態帶的改變,均因為東北季風氣候因素,使得中高海拔地區植物,朝北方低海拔地區下降,這種現象稱之為「北降現象」。
東北季風對南台灣的沙岸影響也很明顯。恆春的龍磐草原到佳樂水一帶沙岸,因春夏雨季時,窪地雨水匯集,沖沙順著地形流向海洋而形成沙河,當東北季風盛行時,強大的風力吹起海邊砂礫,將它們送到陸地,堆積的沙瀑形成特殊的景觀,即有名的「風飛沙」。
此外,東北季風也會形成「九降風」。當東北季風到達新竹、苗栗時,強風就變得又乾又冷,每年九降風最強烈的時候約農曆9月下旬,新竹及苗栗一帶的居民,會利用九降風來風乾糧食。新竹米粉即受到「九降風」的恩典,而聞名海內外。新竹米粉靠九降風自然風乾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