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來如此:大孝製譜 曾繁瑾-曾建元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

201410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曾建元與曾繁瑾2010年11月合影於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曾亮寅故居(薛雲峰提供)
十月五日傍晚,應邀前在桃園縣中壢市新陶芳餐廳出席了桃園縣曾氏宗親會第十八屆第一次臨時理監事聯席會議,桃園縣曾氏宗親會正由曾萬港主催、曾繁藤主持《遷徙臺灣曾氏大族譜》的編纂工作,我則受曾繁藤邀請,撰寫各篇導讀。
曾繁藤為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卻於公職退休後一頭栽進族譜的研究。他以科學家的思維,發明了新式族譜的寫法,其最大特點就在於利用尺標來檢定和呈現每一世系的年代,並且使用地圖標示出家族遷徙的地理方位,這樣一來,讀者便可清楚掌握每一代人的時空環境,更具體了解和體會每個名字符號背後蘊藏的家族故事和感情。
桃園縣曾氏宗親會會長曾獻斌為了《遷徙臺灣曾氏大族譜》資料的蒐集和查證,曾經率團走訪中國各地,去年則率團訪問了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隨團而去的曾繁藤則為我帶回來二零一三年十月在當地正式發行的《續修武城曾氏族譜》。
我當晚回苗栗連夜捧讀,始知該書主編蕉嶺縣曾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繁瑾已不及見書之出版,溘然長逝了,心中不禁悵然,亦默禱感謝故人的偉大貢獻。
曾繁瑾生於一九三六年一月,廣東教育學院畢業,曾經擔任過新鋪中學教員,標準新鋪鎮同福傳統宗族鄉里中的仕紳。他對於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族譜遭到紅衛兵以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為由破壞與焚毀殆盡十分憤慨和痛恨,立誓恢復,為此他在退休之後,分批多次遠途到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地方文獻館,找到羅香林當年收藏的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秋出版曾毓郯主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影印帶回蕉嶺,而以此為基礎,重建族譜,於一九九七年十月完成了《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曾氏豫定公房族譜》。蓋蕉嶺曾氏於元代自福建省寧化縣遷徙至蕉嶺,以曾裕振為第一世,至裕振第五世廣西省柳州府羅城縣知縣曾淙魯於一四六零年代明英宗天順年間開始修譜,太平天國之後,湖南省湘鄉縣曾國藩倡議全國修譜,方有《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之問世。
時我開臺祖曾亮寅雖已攜家族來臺,但也名列在《武城曾氏重修族谱》之中。其後因臺灣割讓,粵臺族人往來斷絕,最後只有曾亮寅臺灣後裔自建之族譜,對於其上歷代情形則渺渺茫茫,所知有限。
二零零二年十月,我由廣東省汕頭市前往蕉嶺尋根,通過縣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的協助,很快找到位於同福中心旱改水的曾繁瑾公館並前去造訪,曾繁瑾將自家院落改建為工作室,滿坑滿谷的是影印史料和族譜手稿,他並熱心引我到我幾位直系祖先的故居,二零零三年一月,曾繁瑾更帶著當地族人依族譜所載地理方位和當地傳說判斷找到曾亮寅夫人陳氏位於徐溪鎮龍巖畲的疑冢。
參考曾繁瑾的研究和資料,我在二零零四年完成了《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第一稿,完成了兩岸族譜的對接,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妹懷慧至教蕉嶺參加開粵祖曾裕振公祭承曾繁瑾熱烈接待,二零一零年十一月我和臺大國家發展研究所薛雲峰博士再次連袂造訪蕉嶺,曾繁瑾依舊精神矍爍,更帶我找到了曾亮寅半圯的圍龍屋故居。
二零一三年三月我對《臺灣曾氏亮寅公派下世次源流》做了最新的修訂,也更正了先前關於古代曾國國名起源和地望的看法,過去我認為其位置在河南省鄭州市滎河的潧水(溱水),現在我參考古資料以及甲骨文字源,變更了見解,主張鄫國初國在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北繒邱,鄫亦書「曾」,曾同「蒸」,曾人因蒸器甑之發源而得名。
我將我的定論連同新版族譜寄去蕉嶺,直到幾天前翻閱《續修武城曾氏族譜》,看到其對於曾國起源採取我的舊說,再深入閱讀〈前言〉,才發現原來曾繁瑾在該月因功德圓滿,往生極樂,收不到我的信,也無法參考我的新看法修訂譜稿了。
蕉嶺曾裕振後裔分布兩岸與海內外,據估計,人數約有三十六萬人之多,如此龐大的調查研究工程,主要依賴一個人在十幾年間默默進行,實在不容易。在此一期間,有許多人冷眼旁觀,特別是海外族裔,與祖居地族人缺乏互信,亦難以提供精神和經費上的支持,但曾繁瑾還是堅定地走完了他的誓願和志業。
曾子以孝傳家,曾繁瑾是繼承和發揚曾子祖訓的好子孫,我期待他的行誼能讓更多人知道和效法,而我也自我期許,要像那曾繁瑾一樣,盡力和忠心地協助桃園宗親和曾繁藤完成臺灣人自家的曾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