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健談:臺灣應學習美國重視公眾外交-黃奎博 政大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201410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臺灣政府應在體制上強化公眾外交的能量,揚棄「支票簿外交」。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美國為了進一步推廣國家軟實力以達到另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外交效果,從1999年10月開始設立了公眾外交與公共事務次卿(Under Secretary for Public Diplomacy and Public Affairs),位階大致等於我國的外交部常務次長。
在這個次卿之下有公共事務局(Bureau of Public Affairs,包括國務院的發言人)、教育暨文化事務局(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國際資訊計畫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Program),均各由助理國務卿領軍,另設戰略反恐傳播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Counterterrorism Communications),銜國務卿之命去協調、指引及知會政府相關部門的反恐政策項目。近年來,公眾外交的經費在比例上大致也有微幅攀升之勢。
不過,到目前十五年多的時間裡,這個次卿的位子已經換了八個人,平均每位做不到兩年就掛冠求去,也就是多半連位子都還沒坐熱就走人了。做得最久也最穩得當屬休絲(Karen Hughes,任期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她深受小布希總統信任,曾經被達拉斯晨報(Dallas Morning News)稱為「史上在白宮上班最有權勢的女性」,在2004年總統大選期間是小布希總統的最主要幕僚之一;辭職後,她棄政從商,現在另有一番天地。
做得最短的是涂薇樂(Margaret D. Tutwiler),從2003年12月到2004年6月一共才七個月。但她主要是因為找到了可能更好的事業發展,那就是紐約證交所(NYSE)傳播與政府關係執行副總裁。
另外,這個次卿常常由媒體/廣告人出任,可能是跟公眾外交與公共事務都須大幅仰賴各類媒體及傳播管道有關。例如第二個擔任公眾外交與公共事務次卿的碧爾絲(Charlotte Beers;小布希總統提名),曾經是大型廣告公司JWT的第一位女性副總裁,後來還當上另一家大型廣告公司Tatham Laird & Kudner的執行長(CEO)。第六任的麥克海爾(Judith A. McHale;歐巴馬總統提名)則是探索傳播(Discovery Communications)的總裁兼執行長。第七任的宋能珊(Tara D. Sonenshine)則跨足傳播圈與政界,曾分別擔任過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夜線(Nightline)和今晚世界新聞(World News Tonight)節目的編輯製作及記者,得過十座新聞艾美獎。
目前在任上的第八任公眾外交與公共事務次卿史登戈(Richard Allan “Rick” Stengel)也是新聞傳播界人士,曾任時代(Time)雜誌主編。
有趣的是,這八位公眾外交與公共事務次卿有六女二男,明顯的陰盛陽衰。
有人說,因為公眾外交的業務虛無飄渺,整合國務院各局處的工作又困難,導致外來的次卿不是水土不服就是有心無力,因此流動率頗高。不管是否如此,美國至少明確的把「攻心為上」的外交戰略佈下陣來,至於做不做得到位以及如何做到位,則在各方政策及學術研究的協助下且戰且走吧。
如果說臺灣真的有充沛的軟實力,例如文創、生活方式、民主制度、社會價值觀、高科技及相關產品等,而且確實揚棄了「支票簿外交」的作法,那麼至少應可從政府體制上強化公眾外交的能量,賦予相關高階官員更大的使命以及適度配合的資源。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