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集:連勝文─吃的故事-諤諤 智庫研究員

201410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連勝文新文宣在介紹小時候貪吃的故事讓人不禁搖頭。
連勝文陣營公佈新文宣,「你認識我嗎,我是連勝文」。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連陣營決定公開一些連勝文不為人知的感動故事,或是檯面下的辛酸歷程,好讓連勝文看起來更像是個「普通人」,可以拉近與選民的距離。但令人感到有些噴飯,又有些莫名其妙的是,這份文宣竟有一半的篇幅在介紹連勝文小時候貪吃的故事,不僅不感人,甚至還有些「油膩」。而且,如果仔細分析起來,還真的是讓人不禁搖頭。
連勝文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談到「分享的快樂」,他說,「我個子從小就高又壯,食量自然不在話下。念書時,每到中午吃飯時間,我經常『遊走』在同學的便當之間。他們看我個子大、吃不飽,都會把便當裡的菜、肉分給我。當然,有時是我自己『不客氣』的夾菜。因為,便當分量實在太少了!每次回家,媽媽怕我在學校餓著,會準備些餅乾、泡麵讓我帶著。這些糖果餅乾,經常成為我跟同學被叫去訓導處罰站的理由,但也成為我們之間回憶的點滴。」
第一,就算隨便選一個高中或大學的其中一班,要求學生以「分享的快樂」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大概都很難找到比連勝文這篇更差的文章。試問,連勝文今年已經四十多歲,難道在他四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中,最好的分享經驗就是與同學交換食物?這不是恰恰凸顯出他一路以來被呵護成長,導致人生經驗竟是如此的貧乏無趣。
第二,連勝文說,回到家之後媽媽都會準備「餅乾、泡麵與糖果」讓他帶著充飢。由於連家的家境富裕,連方瑀並不像一般的職業婦女,缺乏足夠的時間好好照顧小孩,她也不像家境可能不太過得去的家庭主婦,就算有心,也難為無米之炊,只能給孩子最勉強的溫飽。在這樣的情形下,既然有錢有閒,為何還是只給「餅乾、泡麵與糖果」,而不是蔬菜與水果?可能的答案有兩種,一者是連方瑀不太懂得怎麼照顧小孩,二者是連勝文受到相當的溺愛,因為小孩子都愛吃「餅乾、泡麵與糖果」,只是,為什麼家長還真的只給他「餅乾、泡麵與糖果」?
第三,值得思考「這些糖果餅乾,經常成為我跟同學被叫去訓導處罰站的理由」這句話背後的場景。試想,如果是在對的時間與對的地方吃糖果餅乾,老師憑什麼把學生叫去訓導處罰站,更何況連家一直都是在朝中當大官,光是這點,就足以讓很多老師不敢招惹。換言之,連勝文應該經常在錯的時間,或是錯的地點吃糖果餅乾,再說白一點,就是貪吃過了頭,重吃更勝於讀書。
當然,以上純屬推論。不過,見微知著,台北市民不妨多想想,連勝文選擇用這樣的故事來介紹自己,大家又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