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夜話:從香港佔中看毛澤東、周恩來治港政策-張裕亮 南華大學傳播系教授

201411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佔中仍持續進行,應考慮當年毛澤東、周恩來治港政策。
香港佔領中環事件從9月28日凌晨啟動迄今,已逾月餘,抗議學生與港府之間雖曾對話,但立場懸殊,雙方均不願讓步,已成僵持之勢。港府立場何以如此強硬,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接受英美三家媒體訪問時談話,即已透露個中端倪,就是有北京力挺。梁振英重申反對公民提名,警告「佔中」示威者不要挑戰北京的耐心,並強調北京目前覺得沒必要介入,是香港的「幸運」,但如果情況持續,距離中央政府介入只是一線之隔。
北京對此次香港佔中的立場、因應策略與戰略考量,邇來港台傳媒界論述極多,褒貶有之。筆者認為觀點人言言殊,短期間要論斷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此次香港佔中採取策略得失,也非易事。何妨重溫1949年前後毛澤東、周恩來治港政策的戰略考量,或許可供北京領導人解決此次佔中事件的契機。
二戰結束後,蔣介石試圖通過羅斯福讓英國歸還香港,但被邱吉爾拒絕。此時,仍僻處延安一隅的毛澤東在接見三名西方記者表示:「我們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中國那麼大,許多地方還沒有管理好,先急於要這塊小地方幹嗎?將來可按協商辦法解決。」之後,1949年10月17日,解放軍抵達深圳河北岸,手持望遠鏡的吳福善將軍,朝香港凝望良久,但卻按兵不動。因為解放軍接獲周恩來指令,不得跨過深圳河進入香港邊界。
毛澤東、周恩來了然於胸,當時國際形勢已進入美蘇冷戰格局,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封鎖的中共政權,必須藉由香港這個英國殖民地,作為通往西方陣營的重要窗口。周恩來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數天,從北京對喬冠華領導的中共香港工作委員會作出指示:「現階段中共不會解放香港,但要繼續在香港開展活動;要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包括那些反對共產黨的人;要安心於寄身港英統治和資本主義制度下,不要想去反對它或改變它。」毛澤東、周恩來的治港政策,此後被總結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並在往後40年奉行不渝。
就是基於「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治港政策,在1967年的「六七暴動」中,周恩來面對被內地、澳門革命情緒急遽激化升溫的香港左派暴動,並未支持,反倒是多次約見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及港澳工委(新華社香港分社真實身分)官員,強調對英國的鬥爭必須「有理、有利、有節」,「不能照抄內地紅衛兵的做法」,也反對在香港動武。1967年10月底,周恩來將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梁威林及副社長祈烽等召回北京,嚴厲批評他們犯下的「極左錯誤」,責令他們停止在香港的煽動行為。事件在1968年1月之後逐漸平息。周恩來的「務實作為」使得「六七暴動」中香港左派的意圖落空,反倒鞏固了港英政府的殖民合法性。同時,港英政府也在「六七暴動」事件後,啟動一列系市政、社會改革,爭取港人民心。
以古鑑今,當前北京領導人可以思考的是:毛澤東、周恩來考慮到維持香港現狀,可以為中國大陸通過香港出口換取外匯,以及作為通往西方陣營的重要窗口,即便是在「六七暴動」事件,都可以在客觀上與港英政府立場一致,這對當時中國內地文革左派揚言消滅美英帝國主義、資本主義,革命情緒最狂飆的年代,對北京政府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諷刺」。但這卻也說明中共領導人面對香港問題的務實與彈性。
因此,面對香港佔中事件陷入僵局,北京領導人何妨思考究竟讓港人全面普選,會為中共政權帶來何種效應?會引發大陸內地群起仿效,形成所謂「顏色革命」,進而撼動北京統治?還是落實當年「一國兩制」中全面普選的信諾,讓港、台及至全球親睹中國自詡作為大國的誠信?孰優孰劣,全球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