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將錄:江蕙門票的「從眾效應」與「飢餓」行銷-周霖 大學講師

201501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江蕙門票搶購事件,演變成一堂「飢餓」式行銷的演藝經濟學。
2015年開年以來,台灣除阿扁保外就醫、柯P新政奇聞之外,就屬台語歌后江蕙「封麥」搶票效應,讓新聞炒作的議題熱度不減。
對於江蕙選在開放今夏演唱會預購前宣佈「封麥」事件,到底是一個單純的動作?或一個有意經略一個「飢餓行銷」(Hungry Marketing)策略動作?或在大搞「從眾效應」謀略?儘管到目前為止,讓人看得似懂非懂,但還是值得我們列為重點探討議題。
在國內擁有超高人氣的江蕙,選在今夏演唱會售票開賣前夕,宣佈「封麥」的舉動,早就可以預見此舉將會造成全台陷入高度瘋狂搶票的「全民運動」,加上江蕙「封麥」事件有其新聞亮點,更可以預見的是,媒體會見獵心喜的列為整點新聞焦點報導的前提下,加乘效果的催化江蕙演唱會搶票行動,已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搶票效應騷動。
個人難以理解的是,以江蕙的超人氣,即使演唱會開賣前,不刻意宣佈即將封麥的消息,她的演唱會門票,依舊會造成秒殺,而依照以往的前例,也依舊難以杜絕黃牛橫行的問題。
既然江蕙每次辦演唱會會造成售票秒殺的現象早已是既定事實,那選在演唱會開賣前丟出將「封麥」的震撼彈,所圖為何呢?以江蕙的高度及歌迷支持度,有需要祭出這種超殺的行銷術嗎?個人提出以下狀況來探討一下。
其一、如果這是一個有意經略的「飢餓行銷」(Hungry Marketing)策略動作:所謂「飢餓行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那換成江蕙演唱會,原本只有16場演唱會,在丟出「封麥」震撼彈,造成全民瘋狂搶不到票的需求後,經紀公司因應市場需求,加場演出的策略出現了,以江蕙這次的門票均價4000元粗估,台北12場、高雄4場,若台北只加4場,至少可吸引24萬人入場,總票房上看10億元的效益來看,此一行銷術是成功的。
其二、如果這是一個有意經略的「從眾效應」謀略:要搞「飢餓行銷」的前提,是需要有群眾效應來配合的,站在學術領域,有個「從眾效應」可運用,所謂「從眾效應」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一致性思想或行動的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常被稱為「羊群效應」或「跟尾狗效應」。
那換成江蕙演唱會,請問去買票的那些瘋狂民眾,買票的動機所為何來?真的是自己想去聽演唱會嗎?當然有,但大概不是主流,因為根據很多路訪的資料得知,排隊民眾會說是買來孝敬長輩的,是的,這個有。
另外也有藉機逮到可以轉賣高價的經濟效益者,這類人非常非常之多;另外呢?就是那群,想要大秀一下,怎樣,我就是買得到江蕙演唱會入場券的炫耀心態作祟者!
四類或更多類的購票動機,就集結成「從眾效應」,也成功的將江蕙演唱會門票搶購事件推到「飢餓行銷」的軌道上,這策略不管是有意或無意,都是成功的行銷術。
自從2008年江蕙舉辦演唱會後,筆者每次都有機緣親臨與會,但,筆者不再出席這一次江蕙演唱會了,這不是因為筆者拿不到票,而是江蕙門票搶購事件,已讓筆者覺得演變成一堂「飢餓」式行銷的演藝經濟學,這樣的「課程」,說實在的,不值得我去「選修」。因為那吸引我的感動,已變質、也變調了,這樣,就不再是那麼讓我心動與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