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民進黨拒絕擁有國會半數席位?-林濁水 政治觀察家

201501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進黨決定修憲採取德國聯立制的選舉制度,是拒絕擁有國會半數席位?(資料圖片)
民進黨拒絕擁有國會半數席位,很聳動嗎?但是這就是目前民進黨的選擇,因為他決定修憲採取德國聯立制的選舉制度。
選舉制度的選擇有那麽嚴重的效果嗎?是的,選舉制度影響到民主政治的還不只是這樣。且先從台灣和新加坡兩個國家談起。雖然兩國都有定期的選舉,但新加坡到現在都不被承認是民主國家,台灣則在1986才開始民主化。不過同樣在威權統治之下,同樣舉辦了選舉,而且台灣多了新加坡沒有的戒嚴和黨禁,但是台灣一直有2~3成的反對派當選議員,而新加坡只能有零星的異議人士當選,獨大的人民行動黨長期佔有9成到100%的議員席位。差別這麼大,關鍵不在於反對黨的得票率新加坡低、台灣高;相反地,兩國在威權統治時期,反對人士的得票率幾乎完全一樣,都在2成到3成多之間。
兩國朝野人士得票率一樣,席位卻完全走樣的關鍵就在於選舉制度。新加坡選舉不管是早期單純的單一選區制或現在的「單一選區、集選區併行制」都採用「單一選票多數制」。這種制度給最大黨不管選票多少,只要比別人多就可以得到把其他的競爭者壓得死死的超額紅利的席位,這只要看看這次九合一選舉就知道了:由於縣市長是單一選區,民進黨只得47.5%,還不到50%,贏國民黨也不到7%,但就囊括了13席只留給國民黨7席。可見這選制的威力有多大。因此,「單一選票多數制」就造成了新加坡反對黨空間被壓縮到極小的狀態。
至於台灣,早期採取複數選區制,一個選區通常有3~10不等議員,一個侯選人往往只要拿5%~10%選票就可以當選,這就保障了反對人士當選的空間。
但是複數選也有侯選走極端甚至走耍寶路線當選的毛病,所以日本韓國和台灣都把他改掉了。
非常吊詭的是,複數選區雖然保障了小黨存在的空間,但是小黨一旦穩住陣腳而和大黨差距不大時,反而採取單一選區對小黨比較有利,小黨才有翻身成為最大黨的機會,否則就會維持一黨獨大其他皆小的態勢,而沒有政黨輪替的機會。像日本就是一直到改成單一選區後政黨才一再輪替。台灣在南部民進黨也是先靠複數選制得到議員席位,席位雖一直少於國民黨,但基礎穩了便可以乘勢贏得單一席位的縣市長,然後再透過縣市長的基礎回頭把議員席位拉上來,最後連議員都成為多數。
明白選制影響的重大後,現在回頭看看為什麼民進黨選擇聯立制就等於拒絕擁有國會半數席位。
聯立制的總席位是純粹根據政黨不分區的選票來分配席位的。這制度依據民主國家的經驗會鼓勵欠缺地方基礎但是擁有鮮明意識形態的小黨參選,造成小黨林立的局面,德國戰後採取這種制度的結果就是到現在不曾出現有一個政黨,在任何一次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國會席位的狀態。台灣如果採取這樣的制度,結果一定會跟德國一模一樣。所以民進黨選擇這制度當然就是拒絕自己成為擁有國會過半數的政黨了。
不管是總統制或內閣制、雙首長制的任何執政者都希望擁有國會過半數的席位以便順利施政。那麼非常有執政機會的民進黨為什麼非要拒絕自己擁有過半數的政黨?這實在是非常奇特的。憲改列車看來就啟動了,還是希望民進黨再想清楚一點,並且把這樣選擇的目的告訴自己的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