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政經文:可以不可以自己來爭取-陳玉珍 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事務系教授

201501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你絕對無法想像,護照上面的英文姓名拼音會有這麼多故事。
在我二十多歲時有一首電視廣告主題曲《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歌詞中「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當時大為風靡,因為年青人都覺得這首歌唱出他們的心聲。現今這句歌詞,或許沒有像當年流行,讓如此多人朗朗上口,但是還是有許多年輕人甚至上了年紀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說出,或是在心中迴盪著。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中,卻是常常會遇到威權領導與集體意識型態的規範,有權位者或長者無形中具有指導、糾正、控制與專斷的行為,因此常會有「雖然你喜歡,還是不可以」的情形發生。
在國中時開始學英文,老師要同學們自己選英文名字,因為我的名字中有「珍」,因此很自然地就選很通俗的英文名字「Jane」;而老師對於我的選擇,也都採尊重及樂觀其成的態度。順理成章地,日後所有相關的學歷資料文件,需要使用英文名字時,都是採用自己喜歡的這種拼法,寫成YuJane。
一直到要跟外子到美國攻讀碩士,在所申請的學校入學通知寄到後,辦理生平第一本護照時,旅行社告知依據外交部規定,姓名要依照羅馬拼音,因此我原來提供的外文姓名不能使用,必須更改。當時不清楚許多的事情是牽一髮動全身,也不太懂旅行社對於名字的解釋,因此就沒太注意旅行社已經自作主張,將我的英文姓名採羅馬拼音更改成Yu-Chen。
等拿到護照後,準備到美國在台協會辦理簽證時,才發現麻煩大了,因為護照姓名跟入學許可的姓名拼法不同。在申請學校時,自己的名字是依照英文版大學畢業證書填寫。沒辦法,只好再請旅行社將護照送回外交部註銷,重新辦理一本新的護照;旅行社不斷推托說外交部不允許姓名亂拚,變通的方式是在原來的外文名字後加外文別名。但是考量自己大學英文畢業證書及入學許可的名字都與護照上正式的名字不同,反而跟別名相同,日後這將會造成多少不方便,同時也會令他人懷疑;因此堅持無論如何都要將姓名拼法改成與已有的學歷文件資料相同。
當旅行社到外交部辦理時,櫃台的經辦人打官腔說,一定要依照羅馬拼音,怎可隨著自己喜好亂拚英文姓名。因為我在南部,旅行社只好打電話給在北部的外子,請外子撥電話跟經辦人解釋原因。當好不容易撥通電話,外子說明非改不可的原因後,該經辦人終於鬆口說可以;但新的問題是,因為名字是兩個字,如此英文拼法就應該寫成Yu-Jane,或是Yu跟Jane中間空一格,不能連在一起拼成YuJane,並強調這是領務局的規定;旅行社只好再打電話給外子。在有理說不清的情況下,外子匆匆忙忙地請假,趕到外交部;當時在場的外交部官員對外子說,他曾經駐外到過許多國家,哪有英文名字是如此拚法!當時外子穿著軍服在領務局拍著櫃檯說,你們有沒有聽過麥當勞(McDonald)?結果領務局的櫃檯主管當場就出來道歉,並且立刻同意我的英文名字的拼法。
事隔1年多後,因為小兒的護照又再度與外交部遭遇。在幫小兒申請來美國團聚所需之學生親屬證明文件中,我們將他的名字寫成Chad,因為這個英文名字跟他的中文名字「策」最接近。興沖沖地將資料寄回台灣,請外公幫忙請旅行社辦理護照,以便辦理後續美國簽證及來美事宜。結果外交部還是有意見,不同意直接用外文名字當成護照的名字。外子只好隔著太平洋,用長途電話跟外交部經辦人溝通,在官腔官調對話中,自然沒有結果。當時承辦官員還消遣了我們一句,「好好的中國人取甚麼洋名字」。外子盛怒之下,直接打電話到外交部部長辦公室進行交涉,質問當時部長的秘書,並且提出外交部三位高層官員的姓名,而他們護照上的英文名字也是直接用Fredrick、James以及Richard。當時外交部長的秘書問:「你是何人?」外子回覆說他是在海外進修的海軍少校。部長秘書說:「請你不要擔心,好好念書,將來報效國家,不要再花錢打越洋電話」。15分鐘後旅行社打越洋電話到美國跟我們說,外交部已經通知他們立刻送件,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從那時開始,小兒護照的英文譯名就是Chad,也從來沒有任何人認為有甚麼不妥。
寫到這裡,讀者不要以為我們只會兇我們自己國家官員,其實我們做事是很有原則;將來再與讀者分享我們在英國為小兒申請中學入學,跟英國教育官員及地區教育委員會周旋的經過,就知道我們絕對不會碰到外國人就腿軟退縮,該我們爭取的權益,絕對據理力爭。
提到這些過往的事件,並非要跟外交部翻舊帳,只是想起當時所遭逢的情形,也想起那個時代官員的辦事態度。相較於過去,雖然現在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夠「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現今的公務機關已經學習到「以客為尊」的經營管理方式,也了解「公僕」的定義;這應該是一種社會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