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台灣:有飛安疑慮的只有復興航空嗎?-楊天佑 資深媒體人

201502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論機務或航務,民航主管機關都應該採行最高要求標準。(中央社)
接連發生的油安風暴讓國人聞油色變,復興航空在澎湖空難事件後又發生基隆河墜機意外,也使得搭機旅客聽到復興航空就害怕,民航局則要求立榮、復興兩家使用ATR客機的國內航空業者全面進行「動力系統特檢」總體檢,復興航空ATR機隊飛行員也必須全部重訓及考試過關才能執勤,但這次失事班機去年4月從泰國曼谷飛回台灣途中,兩度因發動機滑油低油壓警告燈號異常轉降澳門、高雄小機場更換新發動機,交通部民航局官員有如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油安」事件般的無感,也不得不讓人懷疑有飛安疑慮的究竟是只有復興航空,還是有其他影響飛安的不定時炸彈尚未引爆?
老實說,油安也好,食安也罷,無良業者用回收、劣質或致癌的原物料「加工」產製產品,雖然令人作噁,也讓人厭惡,但這種無良的食品或油品,對人體還不致於構成立即致命的危險,因此總統府、行政院雖然「無感」,走了原任衛福部食藥署署長葉明功,接任的是在副署長任內對食安也不是怎麼有感覺的姜郁美,人民的怒火還可以放在無良廠商的身上,但飛安的問題就不同了,只要有所閃失,馬上就會有人去跟上帝喝咖啡,屆時這把火恐怕就不是只在航空業者身上燃燒就可以善了的。
在這次的基隆河墜機事件中,復興航空ATR機隊在2010年至2014年間發生5次飛航途中單發動機失效事件也引起關注,但國內曾有航空公司機隊空中關車率高於全球平均空中關車率,且均肇因於發動機所屬裝備、零組件、管路等問題,民航局卻縱容業者以空中關車「只是」機長認為有操作需要而執行引擎關車的混淆視聽說法轉移焦點,刻意淡化發動機在空中失能的危險性,有這種民航主管機關,台灣的飛安問題實在很難不讓人膽戰心驚。
過去幾年,除了復興航空曾發生維修人員把零件裝反造成的引擎空中失火意外,也曾有其他航空公司客機引擎在空中發生「砰」的一聲悶響空中關車緊急落地後,業者推稱發動機因受鳥擊故障所致,但民航局派員調查,發動機卻沒有鳥屍殘骸、血跡等飛安事件外,其他包括客機重落地後沒有依飛機維修手冊規定完成應執行之檢查作業、維護紀錄「遺失」、航班落地衝出跑道、發動機無法關車沒有填寫飛航及維護紀錄簿、客機結構缺點未依結構維修手冊程序完成檢查作業、發動機超溫/超速後未依飛機維修手冊規定執行相關檢查、更換發動機後未依飛機維修手冊規定執行反推力器之引擎壓縮比值測試及航班沒有執行適航簽放、機師未遵照航管機構指示、機師未攜帶或攜帶過期證照執勤等違規事件也是一籮筐。
飛航安全攸關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論機務或航務,民航主管機關都應該採行最高的要求標準,該檢查就檢查,該停飛就停飛,落實檢查、監督機制,一點折扣都不能打,不但讓飛行的機組員飛的安心,旅客也可放心搭乘,尤其像影響飛安至鉅的空中關車率偏高或異常等事件,或者像這次在基隆河墜機失事的客機去年4月間從泰國曼谷飛回台灣途中,兩度更換發動機的異常現象,民航主管機關如果能夠「多一份」關心,發函要求原廠派員來台協助調查,找出問題,改善、提高妥善率,43條人命也許就不會成為祭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