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獲眾:死刑 台灣會更好?-妖西 實踐哲學家
201506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宅神最近又以廢死聯盟為標的,大搞零和的社會對立。令人不免感嘆,這樣又怎會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公平,變得更好呢?(朱學恒獨家授權圖片)
妖言獲眾:宅神最近又以廢死聯盟為標的,大搞零和的社會對立。令人不免感嘆,這樣又怎會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公平,變得更好呢?(朱學恒提供圖片)
我有兩個小孩,一個三歲半、一個剛滿一歲。每次看見媒體報導虐嬰、殺嬰、棄嬰或兒童姦殺、虐殺的社會事件,都會感到震驚與憤怒。每次,也都會在媒體的引導下做反身的設想:「如果我的兩個寶貝不幸碰上這種事,我一定、一定會報復,不殺他個十刀八刀不可。」
所以,我能理解台灣社會大多數人在看見八歲女童割喉案後的氣憤,以及極力擁護死刑、堅決反對廢除死刑的觀點,但另一方面,由於死刑制度存在許多的內在矛盾與不合理之處(例如:認為人不應該殺人,但又同意人可以合法殺人?),所以我也支持「在配套充分,最後有一天台灣合法的人殺人應該消失」的遠程廢死主張。
務實一點看,台灣的司法矯正系統要完全落實廢除死刑,肯定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更完整的配套、更溫和漸進的步驟、更多的社會溝通、更多台灣的嚴重暴力犯罪(包含隨機殺人)的社會、心理實證科學研究,都是必要的。廢死可以是最終的目標,但在眼前,或許應該集中力氣倡議的是廢死前的相關配套,比方說終身監禁制,以及更多的研究。
從很多已經廢除死刑的其他國家的相關數據來看,死刑未必能有效恫嚇我們所希望防範的那種嚴重暴力犯罪,廢除死刑也未必會反過來鼓勵那些嚴重暴力犯罪。一個原因是嚴重暴力犯罪很複雜,每個個案情況都不盡相同,且此類犯罪具有「極端性」,不易判斷用來對一般人有效的犯罪遏止手段,對他們到底是一樣有效、根本無效,或甚至是正向的鼓勵。
有的罪犯確實可能在關鍵的那一刻,因為害怕被處死刑而不殺人,但,有的則可能正是因為自己不敢自殺,所以想藉死刑制度來幫助自己一圓尋死的夢想。從個案來看,死刑確實可能遏止了A,但卻鼓勵了B,各種各樣的可能性都有。也因此,從個案我們不宜做過度的推論,否則只是意氣之爭。
最後,我站在遠程廢死的立場提一個反思性的問題,回應一向強力主張反廢死的宅神朱學恒:台灣一直以來都有死刑,但台灣社會有因此很公平、很好嗎?鄭捷有因此消失嗎?女童有因此沒有被割喉了嗎?死刑,到底是真的有效遏止犯罪的工具,還是我們用來逃避真正社會問題根源的安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