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國民黨攏絡王金平 救不了洪秀柱-林濁水 社會觀察家

201507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人認為洪秀柱應趕快穩住王金平及本土派,才不會使國民黨潰散。(中央社圖片)
本來只算B咖的宋楚瑜民調硬是把洪秀柱比了下去,這很嚇壞了國民黨立委候選人,為了安定軍心,很多人,像趙少康,都說得趕快穩住王金平及本土派,才能幫助洪秀柱,鞏固國民黨不潰散的根本。
問題是穩住王金平及本土派,就真的能幫助洪秀柱,鞏固國民黨不潰散的根本嗎?其實不可能。
靠本土地方派系大老鞏固政權的基本盤以對付黨外和民進黨是國民黨到台灣就建立起來,並運用了超過一甲子的基本統治策略。但是這一個戰略在台灣民主化,歷經幾次大變動之後,效果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首先,民眾認同本土化是持續不變的大趨勢,1990李登輝總統對大趨勢跟隨得很緊,這使國民黨雖然遇到新黨出走的衝擊,但是仍然能因為收編成長的本土力量而在10年間的立委選舉都把綠營立委的得票率一直壓抑在30%上下繼續維持一黨獨大的局面。
2000後國民黨趕走李登輝,再中國化成為國民黨主流價值,國民黨的本土派包括王金平在內,便無力抵擋原先被李登輝收編到國民黨的基層本土群眾的出走了,這就是10多年來,國民黨在南部一蹶不振,景況愈來愈低迷的關鍵。隨著李登輝出走的群眾現在想要靠穩住王金平而拉回來?這當然是不切實際。
其次,2008之後國會選舉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單選區這種零和性格的選舉制度和強調政黨認同的兩票制,強化了藍綠對決效應,使地方派系發展大受壓抑。而選民不受派系掌握的自主性大幅上升。
第三,面對本土化大趨勢,馬總統小心因應,選舉時強調自已「焼成灰也是台灣人」,2008剛上台時,還會在內閣組成時刻意安排具有「本土色彩」的閣員,同時,他年年鄭重地參加228紀念儀式。
但是錯誤的一面倒,傾中的產業大戰略後遺症愈來愈嚴重,總統民意滿意度低迷,深藍趁勢推動黑箱課綱微調等強烈去本土化政策,結果國民學政策的價值觀愈來愈和民意背離。最後陰錯陽差地,馬王惡鬥創造了反本土化旗幟最鮮明的C咖洪秀柱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機會。
在本土化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當前,本土立場是國民黨本土派勉強維持住地方實力的基礎。如果要王金平號召他的群眾去支持在反本土化上戰功彪炳的洪秀柱,不只勢必力不從心,而且,一不小心還會引起民眾反彈,使原先支持他的群眾流失,縱使有一部份群眾還是會跟隨王金平,但是人不會太多,結果是效益既不大更是短期的,就長期的角度來說,本土群眾不是進一步向綠營歸隊,就是被宋陣營吸收,王金平和國民黨的實力都將進一步削弱。
無論如何,在派系支配力式微,民眾自主性逐漸上升的當今,決定政黨競爭的勝負的是民眾對政黨路線的評價,而不是把基礎建立在前現代的社會網絡之上的地方派系的動員能力。
因此,國民黨走到這一步,格局已成,大勢已定,穩不穩住王金平及本土派,對幫助洪秀柱,鞏固國民黨的不潰散根本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