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李登輝顛三倒四的史觀-陳競新 資深傳媒人

201509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儘管不會那麼的親日,整體上,卻似乎在跟著李登輝的腳步走。
前總統李登輝上月在日本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揭開台日合作的新帷幕》中指出,台灣70年前在二次大戰時與日本同屬一國,他和兄長當年分別當日本陸軍和海軍,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
一翻震撼台灣社會的言論發表了不夠一個月,沒想到面對著台灣團體「民主鬥陣」時,李登輝又可以說,「做日本人的奴隸其實很悲哀!」
人在香港,沒有辦法掌握李登輝這眨眼不足一個月以來的言論,初步只能以「顛三倒四」來形容。如果他真的曾感到自己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那他怎麼會在日本戰敗後,馬上就加入了當時的台共組織「新民主同志會」?該會後來並不活躍,但受到白色恐怖年代的牽連,很多會員不是成為階下獄,就是被槍斃,但據相關書評所述,李登輝在他新出的書本《新‧台灣的主張》中,對這段經過只是輕描淡寫。
到底他是白色恐怖年代的倖存者,還是天生骨子裡就長滿了政治投機細胞?為甚麼他後來甚至能進入國民黨,而且還能逐步攀升至層峰?
日本對台60年的殖民統治是鐵一般的史實。如何評價殖民主義者帶來的現代化和殖民統治間的剝削以及欺凌,是極其複雜的論述工程。回看導演魏德聖拍過的3部電影《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以至《KANO》,對日據時代所帶來嵌入人心的文化、血腥震壓的殘酷統治、還有帶來現代化農業的利多,卻又對於當時台民的剝削與踐踩,都作出忠實的描述。
其中《KANO》描述嘉農棒球隊在1931年打進日本甲子園的風光故事,極具戲劇性安排八田與一與球隊相遇,八田是建設嘉南大圳的功臣,對台灣農業現代化甚至是國民黨遷台後的功績都有奠基的作用,這也正是不少台灣平民會懷念日據時代的其中環節。但據賴和撰寫的小說《豐作》,正就在這時候,是台灣農民遭到最不公平待遇和凌虐之際,同樣包括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台灣共產黨等都被強制解散,領袖都琅璫入獄。
這也是為甚麼賴和慨嘆,為甚麼時代那麼進步,人民的生活竟然那麼痛苦?
正如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在一篇描述去年二二八紀念日的文章裡說,台南湯德章公園孫中山銅像被獨派人士拉倒,並到八田與一的雕像前歡呼,這種「政治情緒」可以理解,「但是對於歷史的認識顯然過於粗淺,歷史的錯綜複雜,不能用現階段的意識形態去解讀……,把孫中山視為假想敵,是投射著對國民黨的貶抑,(但這與)受尊崇的抗日領袖蔣渭水,在思想上就與孫中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拉倒孫中山之後,將如何解釋蔣渭水」?
李登輝顛三倒四的言論,卻正是在操控這股「政治情緒」,叫受到他妖言誘惑的民眾,與中國作出完完全全身份認同上的畫分,像他自己所說,「原住民才是台灣土地的頭家(主人)」,就是要從巔倒自己的身份做起,建立一套清晰「親日去中」的台灣史觀,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儘管不會那麼的親日,整體上,卻似乎在跟著李登輝的腳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