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存想:台中人愛吃的炒麵招惹了誰?-莊豐嘉 返鄉特派員發起人

201603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多虧劉克襄的褒貶,炒麵這道台中人獨愛的早餐,才有被熱烈討論的機會。(作者提供)
劉克襄一篇《台中人的早餐在哪》短文,感慨「台中的早點文化為何如此貧弱,不及南部一些濱海城市」。這段話,聽說氣爆了廣大台中市民,網路留言批判紛紛出籠,畢竟他們平常賴以「餬口」的美食,被糟蹋成營養不良的樣子,豈能不憤慨?不過,也多虧劉克襄的褒貶,炒麵這道台中人獨愛的早餐,才有被熱烈討論的機會。
炒麵,對台中人的意義,和其他地區(尤其台北人)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它不是那種加牛肉或羊肉大火現炒的炒麵,而是事先炒好油麵,放在紗布蒸籠裡,用細火保溫,等客人點餐後,把麵拉一把放到碗中,淋上肉燥,加點燙過的韭菜和豆芽,就是一碗台中炒麵。
當然,老台中人一定非得往麵裡加上滿滿紅紅甜辣醬,才覺得過癮。應該這樣說,炒麵如果是主角,則豬血湯為底的各式腸子湯、肝連湯和綜合湯等,就是最佳配角了。
其實,離開台中三十多年,幾乎快忘了這款炒麵的滋味。
前一陣子回到台中,才發現炒麵的文化不僅沒有消失,而且愈演愈烈,在豐原后里等地方,更是幾乎處處都看得到這樣的小店,一點也不亞於大麵粳之獨獲台中人賞識。雖然不同店家口味略有不同,但勾起兒時回憶,卻完全不減魅力。
奇的是,台中人記憶中的許多炒麵名店,往往連招牌都沒有,因此只能用類似「天津路、大雅路口的炒麵;第五市場的炒麵;南屯老街的炒麵…..」這種地理空間來標示之。
幸好,我記憶中最鍾愛的炒麵,在就讀的光復國小公園路對面的大樓裡,是有店名的,叫做阿坤麵。話說這店有名字,其實也是後代經營時才添加上去,可能是深怕許多出外生活的老客戶回台中,會找不到這家店。
阿坤麵店所在的大樓,就在台中公園旁,幾乎已成廢墟,除了假日有玉市市集,其餘時日,多數冷冷清清,唯獨這家麵店,乾淨清爽,客人不時穿梭來去。因為有名字,老客人有時就和招牌合影,留下他珍貴的回憶。
小時候吃阿坤麵,最得意的是,拿起一瓶甜辣醬往麵裡盡情傾倒,染紅整碗麵,然後自誇很會吃辣;其實,這些紅醬加再多也不怎麼辣。無論如何,捧著炒麵,配上一碗豬血湯或豆腐湯,對味覺及胃覺來說,即是無比滿足的饗宴。
由於常去光顧阿坤麵,雖然沒和老闆阿坤伯有甚麼互動,大概他也都認得我們。中學以後家搬到比較遠的地方,也就少去吃阿坤麵。有一天放學騎著腳踏車回家途中,突然背後被輕拍了一掌,初時以為是同學惡作劇,轉頭一看,竟是阿坤伯,他張著笑臉跟我打招呼,讓我一時覺得不好意思。這一幕我永遠也難以忘懷,因為不只是去吃一碗麵,而是履行一個忘年之交的約會。
台中人對早餐情有獨鍾,許多早餐連鎖店不是在台中興起就是只在台中才有,例如肉蛋吐司、A–bao等。但有更多店根本只賣早餐,例如蛋餅、飯糰、漢堡的中西式混合早餐店,連招牌都沒有,反正你就知道這家賣早餐,走進去就對了;這些店大約中午以後就已經收攤。半日忙碌,換來下午清閒。
不過,炒麵加豬血湯,卻一直堅守陣地,成為捍衛台中美食最強悍的前鋒。透過美食地圖尋找那些尋常巷弄裡的無名炒麵、豬血湯,就像是不同世代台中人集體記憶的出遊。
沒錯,不是台中人,不僅吃不慣濃濃稠稠、帶點鹼味的大麵焿,也不一定欣賞那一碗快滿出來的炒麵。但這些從父母輩流傳下來、從小吃到大的鄰居美食,它養活了許許多多的城市小民,也滋潤了許多人文的溫暖記憶。
不像台南人對自豪的美食很懂得宣傳,讓台南美食快成了神話;台中人長久以來,對炒麵這一美食,一直很低調,就當作家家必有的油鹽醬醋茶一般,覺得沒甚麼好特別說的。如此低調的庶民美食,其實暗含著台中人苦幹實幹且不虛誇的特質;如今卻被說成是文化貧弱的象徵,真是招誰惹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