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台僑華僑 共生和解-陳競新 香港資深傳媒人
201603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林昶佐說,以台灣2000萬人的資源去服務海外4000萬僑胞,是舉世罕見的畸型狀態,已引發爭議。(中時電子報圖片)
所謂「華僑乃革命之母」、「僑務是中華民國憲法基本國策」等宣示,對於帶著台獨DNA的立委而言,或許是非常無聊的話語,可是對於面對著兩岸競爭格局的執政者而言,豈能輕言將僑胞法律定義明確化,區分台僑與華僑,並要求中華民國只服務台僑?
先不論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日前提出這項質詢時,根本毋須考慮蔡英文會依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擔任總統、並且會遵守維持現狀這兩大莊嚴的競選承諾,難道稍微動動腦袋,會不明白維持對僑胞的寬廣和模糊定義,是一劑既廉價卻極具戰略價值的政治藥方?
以香港為例,國民黨政府自1997年香港回歸北京政權前,已逐步將黨產或國產脫手,而國民黨香港支部的泛藍人士,也日漸萎縮,之後僑委會原本的工作,也主要用於宣傳台灣教育,駐港機構經常聯繫的,也隨著台灣本土政治狀況的轉變,逐漸跟台僑走得更為親密,像香港台灣同鄉會、四大台灣商會等,至於香港本地的親台人士,廣被稱為泛藍人士,但逐步成為不分藍綠的親中華民國人士,已是大勢所趨。
尤其是近年香港政情歪變,愈來愈多個別具中國情結的年輕人加入泛藍陣營,當他們在一些大型的反建制遊行中,端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難道他們還會管是藍是綠?他們豈非跟蔡英文一樣,支持的就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
說他們有利用「華僑」身份佔到台灣的便宜嗎?部分港人身上擁有的中華民國護照,只是「無戶籍國民」專有的,連入境中華民國台灣都被禁,赴台投票的資格也沒有,這批人士除了是自發性反共親台的,沾不到台灣一分便宜,卻反而是台北可以大大利用的人力資源!
無可否認,海外華僑和台僑一度出現老僑和新僑之爭,但隨著台灣經過3次政輪替,台灣島內愈來愈能和解共生,同樣這些僑民不論華僑還是台僑,也跟隨著島內政治形勢而和解。北市長柯文哲前兩天訪問洛杉磯,創造了首次藍綠僑團合辦的僑宴,在場不論偏藍還是偏綠的,反正來自中華民國的官員,就要歡迎,當年的紅星秦祥林對自己的偏藍立場絕不避嫌,卻與本身偏綠的柯P熱情交流,何妨?
林昶佐提出這項數字:以台灣2000萬人的資源去服務海外4000萬僑胞,是舉世罕見的畸形狀態。就這數字對比,的確嚇人,但難道僑委會1年預算14億元,會因為清楚界定僑胞服務只及「台灣出去的台僑」,就可以按比例減半為7億台幣?
只要動一動腦袋,誰會不知道花的錢不但不會減少,僑胞服務的成果,反而會大打折扣!僑委會委員長陳士魁當天回應的好:集中在東南亞的4000萬僑胞,不但是僑生的重要來源,更是協助政經外交的重要戰略資源。僑委會投資交朋友,只要懂得拿捏國家利益,就不會當冤大頭!
或許,意識形態掛帥的DNA,只懂得加減乘除,或者調整一下搖滾樂的高低分貝,卻不懂得甚麼叫做政治拿捏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