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當歸:台灣的民國「防彈衣」-陳永苗 知名憲政學者
201603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灣人需要國際舞台的時候,需要穿上民國「法袍」。(中正紀念堂圖片)
台灣人需要國際舞台的時候,需要穿上民國「法袍」。
這裏有兩個層次,一種是享受法定權利的民眾,他們可以不在乎國家,只在乎自己。另外一種是執政集團「管家婆」,他們為台灣人造就法定權利條件的時候,需要民國這個國家。美國著名憲法學者布魯斯‧阿克曼在《我們人民》中說,國家整體利益的責任,應該交給政治家,不應該由普通國民來承擔。
作為國民,當然有權利按照憲法人權法案清單提要求,包括獨立的權利。但是作為政治家,不能等同於國民的水平,得長遠考慮,正確得理解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係。民主有著其長處,也有其弊端,短期利益壓倒長期利益。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對此有很好的論述。
政治家所擔負的國家整體利益,國家理性,或者國家理由不能壓制犧牲國民的基本權利,例如不能剝奪台灣獨立的權利,就好像美國那樣,憲法規定各州可以從聯邦獨立出去,但是沒法行使或者沒必要行使。民國憲政會讓台灣的民生自由訴求滿足,以至於台灣建國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我不支持但樂見台灣第三勢力的激進主張。當家才知材米貴,不當家當然沒有義務知道,更沒有必要替執政黨設身處地得想,自我審查之後才提出主張。第三勢力的激進,會威脅美國長期對台灣疏遠的局面,迫使美國把「一個中國」的政策重心遷移到台灣,而疏遠大陸。美國反對台灣建國,最後就會成就中華民國,給予國際地位和國際舞台,幫助台灣民生來抽調台灣建國的社會基礎,釜底抽薪就不會沸騰。台灣建國之主張,從一開始至今都依賴於美國不顧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才能支持,也就是對美國的鬧騰和反對,最後的裁決者還是美國,只要美國出面安撫了,就不鬧了,拿下台灣國旗幟回家熱愛生活去。
第三勢力反對之中國,明白的是已經由過去台獨所反對的民國,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於是民國和台灣本土性可以和解。當年蔣經國正是通過吸納來轉化了大量的台獨人士,如今蔡英文的吸納也可以起這樣的作用。
民主是有排斥性的,對平等人的平等,對不平等人的不平等。例如台灣人就因為中共而欺負排斥民國福建人,開始排斥外僑。一旦有了權勢和力量,弱者欺負更弱者,而不敢反擊強者。強者才能容忍提升更弱者。韋伯號召小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德國人,成為主人民族,成為強者,在海外擴張中聯合起來。這樣避免德國人內部的欺負邊緣人。
康德有一句話說,一個國家在外面沒有良好的地緣政治關係,是沒法建成憲政國家的。第三勢力對外僑的排斥,我認為是活該,因為幾十年來整體上外僑擁護共黨甚於擁護民國,做了民國的逆子叛徒,也只有排斥他們,才能讓他們回頭是岸,不能過於溺愛。
不管動機如何,台灣民主的排斥性,都很奇妙地有利於民國國體的鞏固。有刺激才有回應生長,就像一個植物人。
不要這法袍,台灣人更沒有「防彈衣」。生存空間離開不來國家,尤其是需要國際性生存空間的時候。此一時彼一時,民國在國民黨那裏時是害台灣的,到了台灣人手上時,是救台灣的。愛民國不再成為一項義務,而成為權利,權利可以不行使,不是一種責任。
區分民國與民國政府,以及政府可以更替下台,作為替罪羊,對於轉化民國國體危機,是一個很重要的招數。當民國政府無法承擔民國對淪陷區人民的庇護義務,甚至修改憲法區分自由區和不自由區,淪陷區確實可以不再忠誠於中華民國,專制垮台後,可以直奔第三共和,也就是說回歸第一共和是基於自願,基於社會契約,並不是先天的義務,政治認同的憲法基礎並不是46憲法,為將來的憲法認同。
民國國體危機和民國性權威的瓦解是一個現實,民國危機的解決,和權威的恢復,不可能再如國共兩黨那樣以世界觀政黨,以政教合一,以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來實現,也就是黨國結構不可能延續和再來一次,那麼以民國的庇護作用和吸納結構作為標準,重建方有可能。
民國在台灣,過去以本土化吸納台獨勢力,現今階段體現為民國就是台灣,就是庇護作用和吸納結構為標準。亞細亞孤兒是民國父親的孤兒,台灣獨立為台灣國也是有民族自決依據的,只是那樣不夠政治成熟,而且對台灣不利,父親對兒子不好,自然可以分家。分家對兒子有利不利,父親會不會態度變好,自然是兒子分不分家的考慮因素。隨著民國的國際舞台擴大,台獨會消失在民國裏,就像與父親作對的兒子,回歸父親,擁抱父親。
民國在大陸,就像被父親拋棄出賣的兒子,是否再次民國認同,並不是通過強迫認祖歸宗能解決的,而是只能這樣的條件:認祖歸宗過程就是其自由解放立憲的過程。這是地緣政治的大勢,而且從49年後算,時間跨度很長,國際社會扶持的事實上的兩個中國,在大陸的共國奔潰了,原來的還留在大陸被遮蓋的民國就起來了。既然大陸民主化是地緣政治的結果,那麼民國歸來後,必然如美國那樣,國際法在國內中有著國內法那樣的法律效力。
如何把華人世界對民國和台灣的關注關心,包括反台獨的力量,轉化為恢復民國行憲的推動力呢。台灣主體性穿上民國外衣,這是進攻性台獨的第一步。當台灣主體性完成內部整合,就要對外擴展以保存自己。在大陸恢復行憲就是對外擴展。恢復行憲當然是台灣主體性的對外擴展。從台灣內部生出來,長出來。台獨現階段,只能是進攻性台獨,進攻性台獨就是恢復行憲。
這也是台灣與民國和解之第二步。原來台灣主體性就是因為民國在台灣,或者台灣對大陸的擔負之過於沉重而有的,因此當台灣完成內部整合時,一定沿著這個路徑反擊。也就是恢復行憲當時搞得台灣很痛苦很難受,但深刻塑造了台灣,台獨就是反面證明,因此當台灣有了強大力量和制度信心後,一定將過去刻骨銘心的「恢復行憲」給承擔起來。只是要找到當下合適的「恢復行憲」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