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無忌談:國民黨的下流世代 再見馬蕭青年軍-秦生 國會助理

201605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青年軍沒有「農場」功能、青年團也沒有「牛棚」作用,「黨的人才庫」反而淪為循私舞弊、濫用權勢的工具。(秦生提供)
2005年,馬英九與王金平競選國民黨主席時,曾說「國民黨最弱的就是20至29歲年輕族群的認同,他若當選黨主席,將組成青年團,設立團長,讓年輕人當副主席,負較大的責任,這樣年輕人才有意願加入國民黨。」還語出驚人希望將來國民黨青年團也能培養出一個胡錦濤。
青年團籌備之初定位不明,選舉第一任總團長,組成份子與青工會重疊性極高。幹部清查發現農會、黃復興與地方黨部系統,是人頭團的3大來源。農會系統甚至以「農產一」、「農產二」命名分團,黃復興系統則以「文山區藍天一」、「中山區藍天一」編碼,還有南部某地方黨部直接以鄉鎮市命名;這些單位名稱毫不掩飾組織背景,追查後果然發現人頭團員充斥。
最後由立法院長王金平口中的「孩子王」─林益世當選首任總團長。當時雖有馬主席搞紅衛兵的批評,後來事實證明這些批評都是子虛烏有,因為10多年來青年團編制一改再改,一度成了爛尾樓,而後在馬金嫡系或嫡系把持時才有資源,一度想走小清新關心社會非主流議題的NGO路線,但國民黨家大業大,玩起來就不像。
曾有黨務高層在中央黨部等電梯時,看著青年團貼在電梯口的活動海報對訪賓說這小孩子的遊戲,放點錢給他們玩就好。青年團最後還是免不了要在選舉當中與其他藍營團體搶曝光、爭功勞,走回組織動員的老路。
2007年,馬英九因特別費案辭去黨主席參選總統,年輕人對國民黨的高支持度絕大因素來自於對馬英九的喜愛。當時選戰檯面上由詹春柏操盤,馬蕭競選總部另起爐灶成立馬蕭青年軍(女生則稱「美女隊」),編制上直屬馬蕭競選總部總幹事,與國民黨無關,也反映年輕人支持馬英九不代表支持國民黨,但也不見得有什麼反民進黨的情緒。這段時期青年團幾乎不見蹤影,就是個有專職黨工編制的單位,辦辦座談會或與青年軍同質性極高的研習營。
當時有為數不少懷著滿腔熱血的學青投入馬蕭青年軍,透過各地召集人廣邀年輕人加入。因為社群網路串聯模式尚未成熟,動員形式仍不脫舉辦研習營、以發放工讀金模式請年輕人來騎腳踏車或配合立委候選人家戶拜訪,也曾傳出要青年軍召集人刷卡換現金代墊工讀金之事,不過已是近20年藍營在各大專院校難得出現生機的時刻;發想「九萬」麻將手機吊飾影響力更滲透到各個年齡層。
一時間「青年軍」一詞蔚為風潮,至今大小選舉,競選總部找3、5個年輕人學政治人物定裝照,擺個身體弓向前手握拳的姿勢就可以謂之青年軍
選後馬蕭青年軍消聲匿跡,主要成員沒有納編進青年團,至今只剩少數成員仍在活動,以黨員身份參與黨內選舉。這個世代的馬英九、國民黨支持者從年輕時代就被坐實國民黨選完就將人才、人力資源投閒置散的做法。青年軍、青年團、青工會主力成員、資源自始重疊性就相當高,選後學青、社青無法有效整合,又不可能放棄最有錢有閒的OB成員,只好再疊床架屋組織個「卓越青工」。
青年軍沒有「農場」功能、青年團也沒有「牛棚」作用,「黨的人才庫」反而淪為循私舞弊、濫用權勢的工具。
歷來國民黨舉辦的活動,多以某黨內單位主辦,國發院承辦的形式,發函給各地方黨部要求派員參加,基層黨工唯恐影響績效,在缺乏學生、年輕人人脈的情況下總是安排同一批人參加,形成少數人整年都有參加不完的研習營,北、中、南各辦一場還有人「大三元」,媲美追全台巡迴演唱會。研習營結業時多會選出聯誼會召集人宣示要扣住大家,聯誼、聯誼、再聯誼,但幾乎沒有一個善終,沒有一個有好好收尾,結局都是「找個機會一起吃個飯」、「等等把你加進某某群組」,如果沒有黨內選舉權或動員一定數量黨員的實力,最後只有集滿歷任秘書長用印的結業證書當壁紙貼。
喔,對了!馬金時代歷屆密訓的研習營時間甚至長達3個月以上,最後可是連結業證書都沒有,投入了時間卻不被黨內任何單位承認,堪稱一絕。
時至今日,馬蕭青年軍成員、青年團的前總團長或總團長參選人成了藍營裡的下流世代,只有少數人能入府工作或高居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多數還能在藍營非主流的基金會佔個職位都算萬幸。
8年後,對,是8年,國民黨若尚存在台灣政壇,即便沒有如馬英九般的政治明星,領導者切記莫讓為數甚少卻支持國民黨的「00後」重蹈覆轍。人既盡其才,則百事俱舉,520的今天,謹以此文紀念馬蕭青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