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四海:誠實面對族群問題-鍾年晃 政治評論者
201606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誠實面對族群問題,找出真相、彼此了解,誤會才能消弭,這個國家才得以團結一致。(網路圖片)
台灣有沒有族群問題?答案是有的。但卻像潘朵拉的盒子,無法打開一窺究竟,每當有人靠近盒子,一旁就會有人高喊「危險,快蓋上」。以致幾十年來未曾有系統地探討族群問題,加上政客為了選舉利益操弄,導致族群問題從未被誠實面對。如果台灣要成為一個更和諧、進步的國家,我們必須坦誠面對這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個極端政治主張的外省第二代女性,辱罵一位外省第一代男性是「中國難民」,這個場景正好說明台灣族群問題的複雜性。不單純是省籍問題,還摻雜了國家認同、階級等複雜因素,造成如此糾葛交錯的族群問題,除了自然因素外,還有政治力介入,加上沒有轉型正義,不同族群間認知不足,導致族群問題成為禁忌話題,不能談也不敢談。
台灣是個移民多種族社會,從早期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衝突;到閩客為了爭奪自然資源械鬥(至今仍有部份傳統閩客家族不聯姻);緊接著日本50年殖民統治;1949年後大批軍公教與知識份子隨國民黨政權從中國敗退台灣,實行少數統治所造成的階級衝突;到近年來大量外籍配偶與勞工在台灣造成文化衝突。台灣不同階段都有不同類型的群族衝突,隨著時代演進與社會日趨多元,雖不致造成危及社會安定的大規模衝突,但零星事件仍時有所聞,「族群平等」觀念仍未深化在每位國民心中。
在以上列舉各種衝突因素中,夾雜省籍、國家認同與階級等複雜因素的族群衝突最為棘手,因為不是單一因素,又有政客為了政治利益刻意操作,所以類似「高級外省人」、「台巴子」、「皇民」等言論時有所聞。有外省人在街上追打「台獨份子」,如果有外省籍公眾人物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則會被視為「數典忘祖」;也有部份台灣人將所有外省人視為「國民黨鎮壓台灣人的幫兇」或是洪素珠口中的「中國難民」,諸如此類的誤解都源自於彼此不了解與不信任。
國民黨到台灣之後建立眷村,用竹籬笆將絕大多數軍公教與台灣社會隔絕,在村子裡他們仍然過著故鄉的生活,說同樣的語言、吃一樣的食物、共享相同的記憶,錯失融入台灣社會的最佳時機,和一牆之隔的外界卻有如地球兩極一般遙遠。基於少數統治的危機感與外部共產黨政權的威脅,國民黨政權打壓台籍菁英、扼殺台灣文化,公務員考試有「省籍比例」,在學校不能說母語。有很長一段時間,說母語(不論是河洛語、客語、原住民語)被視為「沒水準」電視台河洛語節目與歌曲有時數限制。這種文化與階級差別待遇,形成族群間不平等與不了解,衝突自然產生。
然而,我們卻從未正視這些歷史錯誤,只是一味掩飾,把頭埋在沙堆裡當作這些事都不曾發生過。但過去造成的傷害不會自動消失,必須透過轉型正義找出真相,才能撫慰過往受傷害的身心。老榮民是歷史悲劇,有家歸不得;台灣人也不是「台巴子」、「皇民」。
洪素珠不能代表台灣主流民意,但她的行為凸顯「族群平等」仍需深化,我們不能再逃避,誠實面對族群問題,找出真相、彼此了解,誤會才能消弭,這個國家才得以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