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觀點:青天白日下的軍魂-李天鐸 國安評論員

201608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兩代情承黃埔,繫掛台灣,念懸軍人魂,只是如今,軍魂安在?(國防部圖片)
2015年元月中旬,我在廣播節目中,聽見介紹這本書「最後的帝國軍人 蔣介石與白團」。
這是本由日本朝日新聞特派員野島剛先生,花費7年時間完成的作品,剛開始買下這本書接觸時,我還是一片懵懂,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翻了幾頁,在書扉上記下這段話:
時間:2015年1月15日
「究竟還有多少?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事?八年對日抗戰,然後共產黨讓山河變色,我們來到台灣,在這個島上生存、生活了60多年,把這裡當成了家鄉,能夠不瞭解原因和過去嗎?」
2015年1月27日,在我讀完這本書後,有著以下的記述:
「我一生引以為傲的軍人生涯,在讀完「蔣介石與白團」這本書後,得到解脫。父親和我,在軍中的官階,都只當到上校,他離開軍中退役,是因為對「莒光日」政治教育活動推行不力,那年他在金門防衛司令部後指部當副參謀長,因為上述原因,無法升任團長,雖然司令官保薦他在後指部,直升參謀長,他還是因為缺少團長這個重要經歷,選擇了退伍。比起那些在白團中,受過日本軍人訓練的將領?看完這本書後,覺得我和父親至少是有骨氣的。
做為1949年後出生,完全在台灣受教育培養的軍人,我覺得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相的權利和義務,歷史的事實和真相,會讓我們所有的軍人,以更寛濶的心胸和氣慨去面對國家的未來。」。
以上是我化了不少時間,讀完這本書後所留下的記述,其實那段時間,閱讀的心情是非常澎湃和震撼的,最大的疑惑是:白團在台灣前後30年時間,幾乎所有軍中高階將領,都是日本軍官訓練的,為什麼沒有人說?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對這樣的訓練過程提出意見、看法?
當時有多少人知道?來到台灣白團的日本教官,都是由岡村寧次大將,在日本挑選出來的?他們來到台灣的目的?是應蔣中正總統的要求,來協助建軍,重建一支有紀律的部隊。當然最重要的是「反攻大陸」,一遍再一遍的討論「光計劃」,在這樣的前題下,由日本教官協助移植整個「後備軍人動員體系」並且完成實施「兵役和動員」制度,做為反攻大陸基本軍隊、人力的來源。
結果呢?1954年5月,中華民國和美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蔣總統早已經眀白:我們是不可能反攻大陸了!他的兒子蔣經國先生在接任國防部長的時候,要把政工幹部的人事晉升權,併入聯一人事次長室的時候,和當然的總政戰部主任王昇,發生過激烈的爭吵,最後經國先生用了一句話,結束這場激烈的爭執:「政戰工作的階段性任務結束了!」。
然後蔣家最帥氣的蔣緯國將軍,從頭到尾負責「白團」所有的事情,他們怎麼會不知道?我們中華民國的處境?怎麼會不知道國軍來台後所有重建的過程?
從我們尊敬的蔣中正總統,到蔣經國總統,到蔣緯國將軍,他們活著的時候,中華民國的國軍,擁有最完整的保護傘罩,堅定忠誠的思想,包括訓練精良的將領和官、士、兵。但是對於「白團」日本教官協助我們保衛台灣,重建國軍部隊,所有的過程?他們三位大概只有一個念頭吧?什麼都不講!他們都把這段往事帶進了歷史的棺材中。
他們活著、在的時候,他們不說,誰敢多問?所以這麼重要的一段歷史沒人敢觸碰,更沒有一個將領敢多説,洩露一句的原因在此,誰敢去面對處理?
相對我們過去教科書記載八年對日抗戰期間,日軍種種殘虐的暴行,撤退來到台灣後,卻是昔日的敵人日軍協助我們抵抗共產黨,重建國軍,立足台灣!這段歷史詭異地存在,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去還原?銜接?或是呈現?這是個誰也不敢碰的問題。
日本朝日新聞特派員野島剛,以長期擅長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地區的政治、外交、文化新聞出名,而且文筆流暢,思維敏鋭深入,他原本就在從事「白團」的資料蒐集寫作採訪,2008年美國史丹佛大學將蔣介石的日記公布後,同時他也得到曹士澂檔案,這些充分的資料線索得以協助島野剛以7年的時間,完成這本「最後的帝國軍人 蔣介石與白團」,這本有骨有肉以時間做經,人物為緯的近現代史實書,才真正揭露了「白團」從來不為人知,對台灣真正做出貢獻有影響的部分。
因為在此之前,有關白團的記載付諸文字的,總計有6冊:其中兩本在市面發行,其他4本均由軍方出版,並未公開,也只有在國防部的史料館才能讀到,以下按照出版時間先後陳列於下:
1、實踐學社教育訓練及研究記實(上)(下),實踐學社編,民國54年8月。
2、日本軍事顧問(教官)在華工作紀要。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民國57年12月。
3、實踐30年史要(上)(下),蔣緯國主篡,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民國71年6月。
4、白團一協訓訓練國軍的前日軍將領校官,中村祐悅著,楊鴻懦譯,(日本)芙蓉書局刊行,台灣凱侖出版社譯印,民國85年6月。
5、覆面部隊一日本白團在台秘史,林照真著,時報文化,民國85年7月。
6、實踐檔案一國防大學日籍教官史料專輯,國防部政務辦公室,民國102年6月。
野島剛先生從近現代史的複雜性,和歷史、人物的背景中所得到的「結論」和他認為的「原㸃」是:「現代中國的歷史,可說是與蔣介石個人命運緊緊相繫的,學習日本,利用日本,最後克服日本,蔣介石以這樣的形式,推動著某種「歷史意志」的運作,這就是本書的結論。」
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現今處在第一線,和日本關係因為東海、釣魚台而劍拔弩張的中國大陸,也有許多值得參考和思想的。
野島剛在序言中,提出兩個期許,對於我們中華民國國防部長,或者執政當局都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啟發和開始:
1、重新理解蔣介石,不只是對台灣,對日本,乃至於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也都是相當有助益的事。
2、但願書中描寫有關「白團」的過往種種,能夠多多少少喚起台灣的人們,對於這段過往歷史的求知與好奇心,這是我由衷的期盼。
我們家兩代軍人,父親在對日抗戰時期選擇從軍,在重慶考進黃埔軍校16期,一路跟隨先總統蔣中正抗日,和共產黨對戰然後撤退來台。
我在進軍校的第一天就誓言當一個最好的軍人,最後?當父親逝世後,卻選擇了當自己。
當我開始閱讀「最後的帝國軍人 蔣介石與白團」時,書中每一個章節、內容、情景,和我過去高中、軍校所讀書本,所受教育,完全不同?我們在歷史中認識的「偉人」?偉大事件?近代史的場景一一跳出?每天清晨面對著「蔣公」最愛,最常用來教育我們的「陽明山」?原來名叫「草山」,因為蔣公喜愛王陽明學説「知行合一,知難行易」,所以把草山更名為陽明山!
我把每個章節的懷疑,疑問,儘可能地翻讀歷史、傳記,並且在《東網》台灣評論中,寫下我並不成熟的評論文章,我深信這只是一個起頭。
這件事絕對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做的!微小的希望是藉著這本書,這些文章,能夠喚起更多的職業軍人,前輩、先進和有權有能力的朋友們,可以出面,解禁檔案資料,全面性的還原、研究,面對這段幾近被湮滅的歷史。
在書寫白團文章的過程中,我最重要25年青春寶貴的軍中經歷、經驗,一一浮出:
從三軍四校在陸軍官校入伍生開始,陸軍官校張立夫校長的驃悍,我們政戰學校張建勛校長鋭厲如刀的眼神,他們以治軍嚴格,對幹部要求嚴厲,一絲不苟為我們學生立下學習的典範,待我們回到復興崗,隊職幹部都是挑自陸官31、32、33期的佼佼者,從康亞謀、程政明、李達軍、陳自強,我們隊長程政明帶領我們時話不多,只要求一件事情「踢正步比賽第一名」,在那其中,培養出我們政戰學校19期,以外文系和政七教授班組成19隊最團結合作的榮譽感。
畢業後分配到陸軍57師「軍魂部隊」,「軍魂」是我們部隊的代號後來師的番號更改為257師。
剛下部報到時的57師,瘋狂師長齊其森挑選一批陸軍官校40期畢業,優秀學生為骨幹,快速提升全師強悍的領導風氣和?徹命令的做法,部隊在赴馬祖換防,接替前線守備任務時,還是換上治軍嚴謹、實在、更有魄力的涂遂師長,那時候兩岸關係仍處在對峙緊張狀態,前線守備和戰備任務同時執行。
能夠獨當一面,負有帶兵作戰經驗的師長凃遂,和政戰一期的榮暄北主任,率領我們老、中、青三代濟濟一堂,互相傳?砥勵,同赴前線共擔國事。
在艱苦的歲月中,那是個美好時代,我們57師軍魂部隊拿下全國輕裝師戰備、訓練競賽的第一名,整個部隊從師級領導階層,到營長級科長骨幹,連長基層,三個階層不同來源的幹部中,充滿交替學習,經驗融合,貫徹命令,誓死達成任務的強烈共識。
當我在書寫這段文章時,每個人的名字、影像一一浮在眼前:
副師長劉樹屏、楊庭華,副主任楊華宗,參謀長刁迎春,副參謀長徐博生、才從美國留學回來的新科上校,營長級的周保華、丁式、趙克明、張仁渝、張文錦、劉濟強,政戰的有李建明、黃源原、傅樂山、羅煥平、蕭穩當、王水田、夏曉原、楊越明、王中傑、鄭輝寧、鎦振陸,當時我們最強的還是連長級,以陸官40期為主力的幹部:單家驊、羅式昌、龐豫銅、劉石、陳逸川、尉遲治平、劉偉韶、鄧卓民、周固、于明濤、朱臣玉,還有我們期上五位同學,槐綠洲、韋特樸、錢國祥、雷喜祥。
2年1個月12天,772個駐守在馬祖列島前綫的日子,我們真的是夙夜匪懈,無時無刻不在戰備、構工、訓練、應變,隨時隨地準備在中共解放軍來襲時,和他們決一死戰!
在那樣的壓力學習中成長,成就我們這批當時的年輕人,還記得我在工兵連輔導長任內,北竿、午沙,發電廠工程將峻工時,師長特別把我叫到一傍交待:「發電廠大門,大鐵門中央兩扇處,別忘記叫鐵工以浮凸方式,燒焊出「軍魂」兩個字。」,而那座發電廠最初的命名,也是以「軍魂發電廠」定名。
我們的軍魂在那個年代,象徵著上下一條心,不畏苦難,誓死達成保衛台、澎、金馬,和共軍拼死賣命,什麼都不怕的決心!
這樣的信念是不分年齡,代代相傳建立起來的,只是如今安在?
在歷經最近的30年,民主洗禮,國政變革,歷史、真相逐漸有機會可以還原出事實,或是本來面目時,軍隊、軍人、軍史更要學著面對歷史、現實,生根本土,塑型鑄魂,才能夠以不畏生死的決心,來捍衛自由、民主、國土、人民和生命的勇者形象。
這本書的寫作、出版發行期間,要做些特別感謝;
每次當我在擬想這個星期文章、主題,遇到瓶頸時,妻子湘如是我最好的點睛師父,我説出想法和她討論,她能夠迅速像魔術師一樣的幫忙定出篇名,讓我在一個明確主題下,架構出文章、內容和層次。
Avex公司的同事方松碧James,是我電腦、科技、寫作運用上,最大的依靠,有他在協助我譲我能夠輕鬆運用科技,省掉時間,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還是要謝謝時報出版公司趙政岷董事長,上次派出王克慶兄協助編輯我的第一本書「青天白日下的秘密」,由於他細心、認真的態度和經驗,充分反應出我們共同年代的經驗。
這次出版序文,我分別邀請5位相同和不同面相,尊敬和要好的長官、朋友為我寫序:
前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王西田先生,曾經是我們國家安全局的首席副局長。
他是少數從情報局幹訓班畢業後,在專業情報領域,一路從少尉,憑著才華努力晉升為將領的情報人員,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他所率領的專業團隊,為國家做出不可抹滅的貢獻。
軍魂中的情報人員,對國家的忠誠奉獻,也會因為政黨輪替受到影響?情報工作是一輩子,一生的志業,面對自己的際遇和這樣的現實!我邀請他為本書寫序文,相信:會有感吧?!
現任退輔會主委,前任國安局長李翔宙先生也曾經是陸軍司令,他以一生50年軍人生涯,紮紮實實的奉獻給這個國家、土地和人民,他是少數軍中將領中的人材,我期盼在軍事、國安的務實面,能夠為未來鑄言。
立法委員黃偉哲是民進黨內少數青壯派中,問政專業、清晰、有看法、論點,勤做實功的立法委員,特別請他就不同觀點來瞭解,探討國軍這塊領域的現在和未來。
著名主持人,時評家唐湘龍的文筆、口才一直是令人激賞的偶像,他常說:我這咖?真的是怪咖!跨這麼多領域!碰到時侯真的不知道怎麼動手評論或開口?
那我就丟本書給他,看看這30年來閲遍世事,不見滄涼的讀後?會是怎樣的感覺?
老友孫大川是我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時候的酒友,在監察院副院長任內,以國防、軍事為考察對象,我也算是他的關注之一。
但是對於一位以歷史見長的大川來說,我明白的要求他;從歷史角度來檢視我們這一代,1949年出生,來到台灣,長大投身軍旅,處在老派、新制,反攻大陸,保衛台灣,黨國,民主,解嚴,開放中最複雜的一代,對於國軍?我們還在強調「軍魂」的重要性!從歷史脈絡、軌跡的角度來看我的想法?
會不會有點迂腐?阿Q?蠢蛋?那,現在和以後呢?
在不安、動盪和一遍低落的軍心中,不知不覺間寫下了兩代的「軍魂」。
我的父親:正黃埔軍校十六期步一總隊,畢業於重慶,校長是蔣中正總統。
我畢業於復興崗,政治作戰學校十九期,外文系第一期,創辦人是蔣經國總統。
兩代情承黃埔,繫掛台灣,念懸軍人魂,只是如今,軍魂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