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專欄:聖多美斷交 是雪崩式斷交的開始?-林濁水 政治觀察家

201612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縱使聖多美後還有國家跟進,大家也不必被一些學者誇張的雪崩兩個字嚇倒。(國合會圖片)
聖多美和台灣斷交,兩岸學者有的說是這是北京對台灣的嚴重警告,有的說是大陸展示實力,國民黨說斷交潮要開始了。有多嚴重呢,有人把林中斌教授去年說的雪崩式外交拿出來強調。
雪崩外交當然是說會在甘比亞、聖多美之後,不穏的幾拉丁美洲國家都一路跟著斷交下去直的意思。但是縱使真的這樣斷交下去,用雪崩外交來形容卻大有問題。
所謂雪崩是需從高山一路奔洩而下,若被崩雪冲刷所及,樹倒人毀,災情慘重。這如果拿來形容中華民國剛剛退出聯合國那幾年的狀況的確是非常貼切。
1969年是中華民國外交全盛時期,既留在聯合國,還是常任理事國,邦交國共70國,硬是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比了下去。當時中華民國站在聯合國,地位猶如高踞山頂。
當時由於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的立場,既反對兩個中國的條件留在聯合國,更反對台獨,就像卜睿哲說的:「在冷戰時代,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都堅持他們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其實相當樂意和雙方都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他們雙方都堅持,美國必須選邊站。」於是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
於是台灣的外交雪崩之災爆發,1971、72兩年間斷交潮狂襲,中華民國邦交國兩年間只剩43,1975年剩27國,從1969到1975,短短6年掉了43國,平均每個月掉2國還多,速度驚人,跌幅巨大。
經此一崩,外交之雪早已經都堆積在山腳下了。
如今台灣的外交狀況是:邦交國總人口9千5百萬,佔全球人口1.1%,其中一半國家人口不到百萬,和台灣貿易額22國合計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不到0.5%,台灣外交地位已被崩雪帶到了谷底。
台灣和堆積在山腳下雪,有什麼進一步崩塌的問題,若再怎樣斷交下去,頂多也是再下滑個一米兩呎罷了,造不成什麼傷害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才能理解,為什麼從1975到現在,已經40多年,歷經6位總統,這些總統有親中的,有反共的,有搞兩國論的,有一中一台的,有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有一中各表的⋯⋯台灣的邦交國一直都維持著20多國---中國既然已經在1970年代讓中華民國飽嚐外交雪崩之苦了,現在再踹一腳卻只能讓雪下滑個一公尺兩呎,興趣也就大不起來了。因此縱使聖多美後還有國家跟進,大家也不必被一些學者誇張的雪崩兩個字嚇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