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笑:特有種蛙類嚴苛生存挑戰-海雲間 生態評論員

201707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青蛙生態在台灣非常普遍,無論在埤塘或是河川、溪流等潮濕地帶,都不難發現牠們的蹤跡。(謝奇男圖片)
青蛙生態在台灣非常普遍,無論在埤塘或是河川、溪流等潮濕地帶,都不難發現牠們的蹤跡,尤其入夜後,常可於溪畔草叢間,聆聽到牠們高低有序的歌聲,從古至今這種悅耳天籟樂章,一直伴隨著台灣這一塊美麗的土地、陶冶你我的身心。
據學者調查,台灣的蛙類約有三十多種類,特有種佔全台蛙類約為25%,其中特有種樹蛙約有七種。雖然蛙類在台灣非常普遍,但是對於這種生活在我們周邊的小動物,如非學者專家,一般民眾所知甚少而不易辨識,所以我們對於蛙類,僅能簡單分辨為青蛙或是蟾蜍。
台灣的青蛙,有些可食用,在早期較無污染環境裏,每當入夜後,常可在溪邊或埤塘,發現有人架設釣青蛙的迷你釣竿,晚上放陷阱,大清早再去收竿,有些人釣來自家食用,有些人則專門釣來賣錢,自從農業、工業開始製造汙染以外移入外來種之後,人們才較不敢亂吃野生青蛙。
過去野生青蛙常被捉來食用,直到環境嚴遭到汙染後,仍有少數不怕死的饕客,繼續捕捉野生青蛙食用,一直到了外來種入侵後,人們不確定哪些青蛙可以吃、那些不能吃,所以才漸漸減少食用野生青蛙。早期野生青蛙遭大量捕殺當成美味佳餚,連長相奇醜無比的蟾蜍也有人會吃,但大部份蟾蜍被捕捉後,都成了中藥材。
台灣的青蛙與蟾蜍,歷經人類濫捕濫殺之後,數量快速減少,到了農業、工業時代的汙染、土地開發後的棲地縮滅,讓台灣野生蛙類,面臨嚴苛的生存挑戰。台灣三十多種的野生蛙類中,這十多種特有種的蛙類,早期遭到人為的濫捕濫殺及濫墾之後,群族已面臨嚴重生存威脅,現今又處於外來種的入侵,搶奪了牠們的棲地,命運可說相當的坎坷。
台灣的蛙類眾多,體積最小的是樹蛙。在我們的印象中,樹蛙體積很小,但腳力超級強而有力,跳躍力十足,長的非常可愛,且我們看到的大部份為褐、灰、綠三色,但樹蛙和其它蛙類一樣,常會隨環境或受到驚嚇而改變顏色。樹蛙也有外來種,其中威脅最大的外來種,便是繁殖力與環境適應力超強的「斑腿樹蛙」。
斑腿樹蛙自11年前在彰化首度被發現後,現今已迅速繁衍至全台多數縣市,原本僅剩台南、花蓮、高雄、宜蘭、基隆等五個縣市未發現被入侵,但這二個月內,生態調查人員又陸續在基隆及宜蘭發現牠們的踨跡。斑腿樹蛙與台灣原生種布氏樹蛙,相似度至少達90%以上,生態環境與棲地也重疊,且斑腿還會吃掉其他蛙類的蝌蚪或卵泡。
學者指出,斑腿樹蛙的繁殖力比布氏樹蛙高,且一年當中高達十個月都是繁殖期,而布氏樹蛙一個只在5個月為繁殖期,原生種的布氏樹蛙蝌蚪孵化時間,也比斑腿晚許多,因此能提前占領棲地,且布氏卵泡常在孵化前,甚至在就孵化成蝌蚪後,也會被斑腿吃掉了!
為何大部份的外來種,都會占領原生種地盤呢?難不成外來種專門來欺負原生種的嗎?或是這些外來種生物和人類一樣,當離開自己家鄉到了陌生國家後,為了生存便激發出自我保護本能去適應新環境,又為了強大自己的領域而加速繁衍。自然界的生態,人類僅能依各種觀察與研究作為定義判斷的依據,但真實所知卻是有限,無法百分百精確了解自然界的奧秘。
話說原生種的布氏樹蛙,數量逐年滅少,為了復育台灣原生種,全國各地兩棲專家們,這幾年來都致力於移除外來種的斑腿樹蛙,有些民眾經媒體報導後,也跟著移除了。但民眾可能無法真正分清楚原生種與外來種,如把錯殺的是特有種,那可就大條了!因此民眾切勿任意自行移除任何生物,一旦發現可疑生物,最好立即通報官方或學術研究機構處理。
台灣特有種或原生種樹蛙中,最出色也最討人喜愛的樹蛙,非「翡翠樹蛙」莫屬了。翡翠樹蛙為台灣特有種,目前僅於北部南勢溪、北勢溪流域,以及宜蘭低海拔山區等,有發現牠們的蹤跡。眾所周知,翡翠樹蛙最早發現地為翡翠水庫上游,且牠們顏色翠綠,因此命名「翡翠樹蛙」。翡翠樹蛙顏色翠綠而鮮豔,看起來有如叢林中一顆閃亮的綠寶石,且為台灣特有種,又目前為北部獨有而更顯珍貴。
另一種綠色的「台北樹蛙」,也相當受歡迎,台北樹蛙與翡翠樹蛙都是綠色,所以民眾常常會搞混,但只要有這二種特有種樹蛙的棲地,當地肯定會以觀察生態之名,舉辦賞蛙生態旅遊。再不,就藉樹蛙名義,舉辦各種保育相闗活動,既可達到宣導保育作用,又可為當地帶來觀光收益,如此才能創造出雙贏局面,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自然界有很多野生動物,對環境或聲音相當敏感,有些野生動物,也可能較無法適應人類的干擾而易受驚嚇,如過度的開放生態旅遊,恐衝擊到牠們的生態。所以,我個人對於生態旅遊的看法,應以自然界野生動物的習性,來決定是否適合開放,才不會因為人類的干擾,而影響了野生動物的自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