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河濱公園小黑蚊肆虐

201406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但母蟲需吸血後才能產卵。 (臺北市環保局)
台北市河濱公園運動設施愈來愈完備,周末假日騎自行車、打棒壘球、籃球的運動愛好者絡繹不絕,但環保局近來接獲數起民眾陳情華江濕地河濱公園附近小黑蚊滋擾請求協助噴藥。
環保局表示,華江濕地河濱公園是生態豐富的自然濕地公園,原本就是蚊蟲鳥類的「家」,所以並不適合以大規模噴藥方式防治,否則很有可能會透過食物鏈的影響,嚴重危及濕地生態。因此環保局除在籃球場等運動設施周邊小規模噴藥外,並加強宣導,建議民眾如果至河濱公園綠地活動,請加強個人防護,穿著長袖長褲或噴防蚊液避免被叮咬。
環保局說明,河濱地區原大都是濕地生態豐富的區域,也是候鳥南遷棲息的場所,除吸引賞鳥人士駐足觀察外,近年更因自行車道等運動設施的設立,吸引了眾多運動愛好者,然而河濱地區亦是小黑蚊的「家」,只因人類往河濱濕地地區開發及活動,去親近自然,就闖入它們的家,進而提供它們食物的來源,就是大家的鮮血。小黑蚊不像白線班蚊,並不會傳播登革熱病毒,但被叮咬後會奇癢無比,部分人還會產生過敏反應。
環保局建議,民眾如果到河濱,應加強個人防護,建議著長袖長褲或噴防蚊液避免被叮咬;若用化學性殺蟲劑噴灑,除了功效不大外,更有可能造成生態危害;另外也可以用環境管理來降低黑蚊密度,如種植密生草本植物如韓國草及鋪蓋木塊、碎石塊等防止青苔孳生,而青苔正是小黑蚊幼蟲食物的來源。
環保局表示,正因小黑蚊並不是蚊子,是會吸血屬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俗稱「黑微仔」,它是臺灣本土原生種昆蟲,體長只有約1.4mm,宛如芝麻般的小黑點,不會傳播登革熱病毒,但被叮咬後會奇癢無比,嚴重時會產生過敏反應;小黑蚊叮咬時間以上午11時至下午3時為主,且喜產卵於青苔上,其幼蟲以藍綠藻等藻類為生,需要吸血後才會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