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建設兼氣候變遷 台西南部海岸逐漸退縮

201612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台灣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里,惟西南部海岸卻出現退縮現象。(設計圖片)
台灣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里,惟西南部海岸卻出現退縮現象。其中台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公里,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七股國聖燈塔現址已因此而搬遷3次,海岸線退縮讓台灣陸地變「瘦」。學者表示,受到人為設施,如海岸工業區、港口興建等,以及天然沙源減少、氣候變遷加劇等因素影響,台灣海岸侵蝕問題日益嚴重。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近日監測全台,發現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已退縮了100至650米。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董東璟表示,過去三四十年,受到人為設施,如海岸工業區、港口興建等,以及天然沙源減少等因素影響,台灣海岸侵蝕問題日益嚴重;加上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颱風波浪和暴潮增強等,可預見未來狀況只會更差。
另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沙子本就會流失,過去,沙被刮走還會再回來,但現因過度人工設施,破壞大自然平衡,沙源因而補不進來,有去無回。以曾文溪口北岸防風林到七股國聖燈塔間的海岸線為例,今年9月間颱風豪雨襲擊,沙子流失大半,台南四草大橋一帶用肉眼便能看到道路比海水還低。失去沙灘,不只美景不見,未來數十年間,道路「晴天淹水」噩夢不遠。
受海岸退縮衝擊的,還有養殖戶及觀光業者的生計。其中,七股潟湖是台南重要生蠔養殖區,近年潟湖外側沙洲後退且出現缺口,大量土沙入侵潟湖,漁船航道淤積嚴重,退潮時水位降低,船筏有時還會擱淺海中。另在北門潟湖、將軍漁港之間的馬沙溝濱海遊憩區,是台南市唯一合格的海水浴場;但由於沙灘流失,遊客愈來愈少。
董東璟強調,過去政府推動墾丁後灣的海岸環境營造、高雄西子灣和台南安平人工岬灣等,已見成效。而安平秋茂園效法波蘭,施作人工岬灣讓沙子形成自然淤積,類似養灘,卻因政府預算有限,無法持之以恆,未達預期效果;反觀波蘭財政不如台灣,當地政府卻願意每年花錢養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