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婦長期食藥止關節痛 迴腸潰瘍引發貧血

201702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黃庭章表示,約有20%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的病人,會出現消化道潰瘍。(翻攝圖片)
台北市一名患有慢性腎臟病的67歲婦人,近一年多來因貧血症狀多次住院,被診斷出缺鐵性貧血,糞便隱血呈現陽性反應,接受過胃鏡。經核子醫學腸胃道出血掃描顯示,婦人小腸末端部分疑似有出血點;醫生其後安排雙氣囊小腸鏡檢查,終在其迴腸段發現多處環狀潰瘍,切片檢查後結果為良性。經詢問,原來婦人因為關節疼痛,長期自行到藥房購買止痛藥服用,因而導致迴腸端多處潰瘍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北市立聯醫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生黃庭章表示,約有20%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的病人,會出現消化道潰瘍,嚴重者會合併出血或穿孔等併發症;過往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所造成的潰瘍,以胃及十二指腸居多,但也會造成其他小腸和大腸的潰瘍。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甚至會有高達50%的病人在小腸會發生黏膜病變,大部分以多發性糜爛或環狀潰瘍來表現。
對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所引起的小腸潰瘍,治療方式是停止服用止痛藥及補充營養,待小腸黏膜再生復原。婦人經治療後目前已出院,血紅素亦已慢慢恢復,未有再因貧血而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