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島出土逾5萬年歷史人骨 東南亞再現新古人種
菲律賓最大島嶼呂宋島近年陸續出土至少具5萬年歷史的7顆牙齒和6塊骨頭,經過數年研究後,科學家終於在周三(10日)發表報告,將這種身形較小、善於攀爬的新古人類命名為「呂宋古人類」(Homo Luzonensis),顯示人類的家族樹或比所想的更加複雜。
領導研究的米哈雷斯(Armand Mijares)與團隊,在2010年率先於卡勞洞穴(Callao Cave)發現一塊有6.7萬年歷史的人類腳骨,當時他已懷疑化石屬於新的人種,惟尚需更多化石證實。團隊其後在2011及2015年再掘出2塊腳趾骨、部分股骨、2塊手指骨及7顆牙齒,來自至少3人。
新發現的臼齒尺寸遠較其古人種小,比例亦與其他人種不同。呂宋古人類的腳骨與南方古猿最為相似,但後者被指從未離開過非洲。呂宋古人類的腳趾及手指骨呈彎曲,顯示他們或善於攀爬。科學家認為他們的成年人身高與呂宋島土著的身高相若,約在142至151厘米之間。
呂宋古人類是近年第二種在東南亞被辨認出的新人種,另一種是於2004年在印尼被發現的弗洛勒斯人(又名哈比人,Homo floresiensis)。科學家普遍相信,所有現存或絕種的人種均源於非洲,其後在兩波主要移民潮後散布在全球各地。是次發現顯示或有數個人種同時在東南亞存在,勢將引來科學界對人類演化的激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