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香港证监会2月公布“A-S-P-I-Re”虚拟资产监管路线图,提出5大支柱共12项措施,目标将香港打造成“可信的虚拟资产流动性枢纽”。这份政策文件不仅是证监会2018年推出虚拟资产监管框架以来的重要升级,更标志着香港在平衡创新与风险的监管哲学上,走出新一步。
路线图紧扣全球虚拟资产市场的两大趋势──“机构化”与“合规化”。根据文件显示,去年全球虚拟资产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全年交易量超过70万亿美元,但市场结构仍然带有“机构主导流动性,散户驱动投机性”的特征。香港作为亚洲首个批准比特币现货交易所买卖基金(ETF)的地区,有需要在吸引国际机构资本与防范散户风险之间寻求平衡。
望路线图巩固领先地位
证监会明确提出“传统金融(TradFi)与虚拟资产融合”的监管理念。例如,允许专业投资者参与衍生品交易、探索证券化代币发行、在虚拟资产引进借镜传统金融的风控框架(如保证金制度)。这种“接枝”策略,同时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规门槛,也为虚拟资产市场注入稳定性。
路线图中的5大支柱,同时有创新亮点与潜在争议,包括在“准入”(Access)提及的OTC与托管牌照制度;“保障措施”(Safeguards)描述的技术中立的托管框架;“产品”(Products)方面向专业投资者优先开放;“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提出监管科技升级,以及“关系”(Relationships)中首次提出将金融网红纳入监管,都需要处理得当,平衡市场活力和潜在风险。
在政策愿景,“A-S-P-I-Re”路线图有望更巩固香港在亚洲虚拟资产的领先地位;相比新加坡的“柔性监管”,或内地的全面禁止,香港选择了中间路线,一方面通过牌照制度吸引合规机构(已有10间平台获批),另一方面开放产品以提升市场广度和深度。
须加强教育散户投资者
然而,现实挑战也不容忽视。虚拟资产涉及证监会、金管局、海关等多个部门的职权,万一出事将以“事后追查”为主。在未有实时数据共享机制时,将会难以应对市场极端事件,例如暴崩等。此外,在全球竞合大环境下,包括欧盟MiCA框架,已于去年底生效,稳定币与交易所的统一牌照制度,有机会抢走香港的机构流量。证监会需加速国际监管互认谈判,避免企业陷入合规重叠困境。
最后,即使新政聚焦专业投资者,散户仍会通过境外平台参与高风险交易。证监会有计划加强投资者教育,但如何有效将理性风险观念灌输普罗大众,始终是一大课题。
平衡创新容错系统风险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未来,在于监管能否在“创新容错”与“系统风险”中拿捏到微妙平衡。例如可设立监管沙盒2.0,不只可测试产品,更可测试新型治理工具(例如DAO投票参与监管),提升政策灵活性。此外,可推动跨境监管联盟,联合如新加坡、杜拜等亚洲金融中心,开发链上合规协议,降低企业跨境营运成本;或可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除明确禁止的行为(如匿名混币),其馀领域容许业界以“风险为本”原则自律,释放市场创新能力。
证监会的“A-S-P-I-Re”路线图,是香港在“保护投资者”之外,加上“促进流动性”的关键一步。其成功不仅关系到本地Web3生态,更是在虚拟资产全球治理中话语权的延伸。虚拟资产的颠覆性,正在于其“模糊”,既非纯证券,又非纯商品。香港若能以此次改革为起点,探索出一套超越“TradFi与DeFi对立”的新型监管典范,或者有机会改写全球金融治理。
香港电脑学会金融科技专家小组执行委员会成员 陈颖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