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市民应每隔半年至一年洗牙,预防牙周病。(吴艶玲摄)
1/5
狗年化解犯太岁,洗牙可挡“血光之灾”?当然只是民间传言,但反映不少人对洗牙有“血淋淋”印象,甚至担心牙肉受损,牙齿松动丶牙缝变大。香港牙周病学及植齿学会会长丶牙周治疗科专科医生冯建裕说,洗牙“愈洗愈伤”属谬误,洗牙后出血的真相与细菌入侵丶牙石积结和口腔发炎有关,更可能是牙周病先兆。市民应每隔半年至一年洗牙,预防牙石和牙周病。
冯建裕说,不少人洗牙后闻到口腔有阵阵血腥味,其实反映日常口腔护理欠佳,孳生细菌,令牙菌膜钙化结成牙石,引起牙肉发炎肿胀。当牙医使用高频率震动洗牙仪器,喷水冲洗和震走牙石,触碰到发炎血块,便造成流血现象。洗牙后流血愈多,或反映牙肉发炎愈严重。
一般人洗牙后牙肉流血三十秒至一分钟会停止,轻微牙肉发炎亦可于五至七天消退。若流血持续,可能是牙周病征状,牙肉受细菌入侵,引起慢性发炎。牙肉及牙骨亦会逐步收缩,出现牙周袋,牙齿变松,牙脚象牙质外露,容易感牙齿酸软。情况严重者需拔牙,无法补种。
洗牙后牙齿变得松动丶牙缝变大?冯建裕解释,其实是长时间没有洗牙所造成的错觉,洗甩牙石后,令牙齿问题原形毕露:“以为只牙洗薄咗,洗松咗,其实只是洗走了一层厚厚牙石。”在牙医严谨操作下,洗牙仪器“震”走牙石时,并不会伤及牙齿。经“抛光”程序,更可清除牙齿上非天然污渍,回复原有色泽。
洗牙除为清除牙齿污垢,牙医亦会使用探针检测牙龈健康,例如查看是否有牙周袋,并按牙齿污垢分布找出病人日常刷牙方法错处。冯建裕建议,市民每年最少应洗牙一次,经常吸烟丶饮酒、刷牙习惯欠佳者,更应每隔半年洗牙。平日应每天早晚刷牙,并正确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味道酸甜食物宜尽量少吃,减低牙齿酸蚀和蛀牙机会。
※有你最关心的医健资讯,请浏览 Dr.东 fb:

洗牙前,牙石及牙肉发炎情况。(受访者提供)


冯建裕指洗牙“愈洗愈伤”属坊间谬误,流牙血的真相是牙肉发炎。(吴艶玲摄)

洗牙后,牙齿回复洁白,之前积聚牙石令牙肉及牙骨收缩,洗走牙石后有牙缝变大的错觉。(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