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港怡医院发生打错针医疗事故。(资料图片)
属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的港怡医院发生打错针医疗事故,该院为1名癌症病人注射用以减轻化疗副作用的白血球生长素,却错误多打1针,令注射剂量多1倍,幸病人未有受影响,情况稳定。不过,根据卫生署规定,私家医院需要于事发后24小时内向卫生署呈报严重医疗事件指定类别的事件,港怡医院事隔5天才向卫生署报告,有“迟报”之嫌。港怡医院指已向病人家属解释,该院亦会调查事件。
港怡医院于本月11日安排1名癌症男病人注射1次白血球生长素,但护士连打2次生长素。该院经查询下承认事件,指生长素用作减低化疗副作用,病人没有受到有害影响。该院指,院方有1套公开及有效的事件通报机制,确保事件发生后迅速处理。事发后同日下午,该院管理层已即时知悉事件,主诊医生亦向病人家属解释事件,并引述病人家属称对事件表示理解,病人一直情况稳定。该院指会吸取经验,避免再有同类事件发生,并会调查事件,包括研究相关改善方案。
香港医院药剂师学会会长崔俊明指,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时,化疗药物会影响骨髓生长白血球,令免疫力减弱,医生会在化疗前、后,皮下注射白血球生长素到病人体内,刺激白血球增生及增强免疫力。他指出,若注射过量白血球生长素,例如多一倍剂量,一般病人反应不会太大,但会明显感到作呕、头晕、血压上升,手脚有点水肿。不过,若长期获处方高剂量生长素,严重可致影响肾功能、器官缺血或中风。
有肿瘤科医生指,每次为私院病人处方药物时,都会列明剂量、注射时间及次数,有关资料会传真到药剂部,再由药剂师核对,确定无误才发送药物到病房,由护士负责分派药物。护士亦会在处方前三核五对,若做漏招,便显示行政把关情况不理想。
卫生署表示,本月17日接获港怡医院呈报1宗重要风险事件,涉及1名男病人接受过量药物。据悉,港怡医院将事件通报为“可导致死亡或永久受损或具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错误处方药物”的重要风险事件。按卫生署规定,私院须于24小时内通报。卫生署指,收到通知后随即跟进,要求该院4周内提交详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