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屈珮珠表示,脾肾阳虚及气滞血瘀的人士容易水肿。(姚秀仪摄)
1/3
一早起床发现体重增加,脸部及四肢浮肿,实在令人困扰。有中医师指女性常见经前水肿及更年期水肿,后者亦分为脾肾阳虚及气滞血瘀两种证型,两者病征不同,治疗上亦有不同做法。当中脾肾阳虚人士应以温肾化气及健脾利水为主;而气滞血瘀人士应以疏肝解鬱及活血消肿为主,呼吁女士不应胡乱自行寻求坊间浸脚去肿等疗法,如用药不当会适得其反,又提醒患者要尽早求医,否则会令血压波动,容易情绪不稳。
基督教联合那打素中医专科中心注册中医师屈珮珠表示,中医认为水肿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不化气,致湿聚而出现水肿,在临床上较多见脾肾阳虚及气滞血瘀的人士容易出现水肿。她解释,疫情加禁聚令影响,人们运动次数大减,且经济环境差及工作压力大,难免心情鬱闷不舒,肝鬱气滞影响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易诱发水肿,症状持续则导致气滞血瘀。
女士方面,则以经前水肿及更年期水肿较多。屈指,经前水肿常见乳胀、脚肿等病征,而更年期水肿则有反覆水肿(即眼重、脸重、腰背重等)、体重递增、月经失调(量少、色暗、易烦躁)等情况。不过,若早上起床发现自己有水肿,可以尝试自行按压穴位,或可以进行伸展运动改善情况,如情况持续未有改善则应求诊。
更年期水肿多数因脾肾阳虚或气滞血瘀所致。她指脾肾阳虚的人会面浮肢肿,当中下肢较明显,按压皮肤时位置会有明显凹陷,皮肤回弹速度慢,月经量多色淡,主要特征为腹胀、疲倦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腻等。气滞血瘀则以肢体浮肿为主,按压皮肤后皮肤回弹速度快,月经量少色暗,会有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舌暗、苔薄白等病征。
屈忆述,曾有一名年过40岁的女士,水肿困扰多月,时好时坏,时有头脸肿胀,颈肩背部经常绷紧,时而下肢水肿,腰酸膝关节酸痛,并有烦躁、腹胀、失眠、头痛等症状。该名女士月经量少、色暗,且体重增加,曾尝试自行节食减肥,惟更加疲劳,水肿症状加重,非常困扰。该名女士求诊中医,屈经辨证论治后,决定先以温肾健脾,后以疏肝理气,活血去瘀消肿方式调治;中药内服为主,配合针灸,其不适症状终获改善。
※有你最关心的医健资讯,请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