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舌头血管瘤严重时可影响患者日常进食及说话。(受访者提供)
1/3
有婴儿出生时脸部或颈部会出现大面积红印,成年人也会有类似情况,这些红印可能属于血管瘤的一种。然而,除脸或颈部外,口腔亦会有机会出现血管瘤。口腔血管瘤一般出现于腮、嘴唇、舌头,虽大多血管瘤其成因不明,但由于大部分均为良性,如果血管瘤无甚征状则不需要特别处理,但如果有凸出、容易出血、影响日常进食及说话等情况,患者可选择求医,做手术切除。
血管瘤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婴儿型或称草莓状血管瘤,多于婴儿身上发现,颜色较鲜红且生长速度快,一般于婴儿初生阶段内变得肿大,惟2岁后会逐渐减退,并大多数于患者6至9岁时自动消失。第二种则为先天性血管瘤,由于患者自出生开始便有潜在血管瘤,虽然此类血管瘤未必会显现,大多只是潜伏于体内,惟受刺激时,如血管瘤生于口腔内,而患者不停咬到舌头,便容易激发其内皮细胞增生,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血管瘤。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医生周立强建议,现时大部分血管瘤成因不明,就口腔血管瘤而言,除非有明显凸出,导致容易咬伤出血,甚或影响日常生活进食及说话,否则不需要特别处理或求医。他指,患者容易将口腔血管瘤,误以为是上火,但如口腔内出现一块平坦紫红、红印,重复咬伤过后突出出血,通常均为口腔血管瘤。
口腔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或使用硬化剂使其收缩。有患者表示,其口腔血管瘤10多年来一直反覆出现,初期血管瘤非常细小难以察觉,后来进食时因不断咬到、甚或渗血,虽然会慢慢消退,但1年内也会出现约2次,严重时更影响进食和说话,故决心求诊治疗。周医生表示,手术后伤口通常需约1星期康复,而同一位置虽然不会复发,惟其他位置仍有可能再出现血管瘤。

周医生指如血管瘤无征状,则不需要特别处理。(梁皓芊摄)

患者通常于手术后1星期便可康复。(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