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1/6
本港突然爆发侵入性乙型链球菌个案,短短40日已录得79宗感染及7人死亡,卫生防护中心却等数日后才确认当中32人属群组爆发,一半人曾处理淡水鱼,主要为鲩鱼、大鱼及乌头,市民被累得一镬熟。中心估计感染途径可能与有关人士手部有伤口便处理未经烹煮的淡水鱼,或食用了未煮熟的淡水鱼有关。由于感染乙型链球菌的一般死亡率可达6.5%至11%之间,长者及有严重疾病,尤其癌症、糖尿及肾病人士的死亡率更高,今次淡水鱼的乙链恐慌致人心惶惶,不少市民表示要暂戒淡水鱼。专家则建议市民切忌手部有伤口处理淡水鱼,应进食煮熟的鱼肉,免疫力差的人士应更加小心。
卫生防护中心表示,化验分析显示79宗个案,当中7人死亡。32宗个案属于血清三型基因序列型283(ST283),27宗个案为其他血清型或基因排序不相同,其馀20宗个案分析结果待定。根据初步流行病学调查,32宗ST283个案感染源头相同,属于群组爆发,分别为14男18女,介乎31至87岁,居于不同地区。他们主要病征包括败血病、化脓性关节炎、脑膜炎和脓肿或蜂窝组织炎。
在32宗群组感染中,大部分人经常到访街市或超市鱼档,16人曾处理淡水鱼,部分人报称处理未经烹煮的淡水鱼时手部带有伤口,当中两人为食肆厨师、一人为兼职鱼贩。群组中有两人已离世,死因未能确定是否与感染有关。群组中并无人曾进食过生或未经煮熟的淡水鱼,但前日有专家透露患者中有人曾进食生滚鱼粥。
中心安排人员到街市鱼档采集样本,部分个案曾到访的街市内采集的环境样本和鱼样本的基因排序亦属ST283,与爆发群组的基因排序脗合。食环署已于相关街市彻底清洁及消毒,渔护署会到淡水鱼批发市场采集更多鱼样本,协助确定本地养殖鱼的情况,卫生防护中心目前仍在追查感染源头。根据医院管理局资料,过去3年录得每月介乎9至26宗侵入性乙型链球菌个案,受影响人士主要为新生婴儿和体弱人士。中心认为扣除上述32宗群组感染后,馀下27宗非上述群组爆发的个案,与医管局每月录得的平均数字相若。
医学会传染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曾祈殷表示,今次群组爆发的感染案件值得卫生防护中心关注,因两街市都发现有环境样本、水办样本,都带有血清型号第三型乙型链球菌,而源头是否在批发市场出现,引致两街市有感染亦须跟进。他建议市民有伤口的话,先包扎好先去买餸,买鱼时避免触碰或先佩戴手套,回家后砧板及刀要分开避免与其他食物触碰,要彻底煮熟,又指出高危人士要特别小心,例如免疫力出现问题、癌症病人、糖尿病人、末期肾病人士等。
卫生防护中心指出,大部分侵入性乙型链球菌疾病的感染途径不明,较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母婴传播,亦有报告指ST283的侵入性乙型链球菌存在于淡水鱼中,特别是养殖鱼。新加坡2015年曾发生多宗与进食淡水鱼有关的ST283乙型链球菌感染个案,涉及146人。其他东南亚国家随后亦曾报告在淡水鱼发现ST283的乙型链球菌,包括泰国和越南。
更多新闻,请浏览东方日报网页:

中心估计感染途径可能与处理淡水鱼时手部带有伤口有关。(黄仲民摄)

香港爆乙型链球菌,市民买鱼均远观,不敢落手拣。

处理未经烹煮的淡水鱼,随时染乙型链球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