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当局指实施633方案后,平日的全日总过海车流量与方案实施前相若。
为纾缓行车隧道的挤塞问题,政府于去年分别推出“易通行”、“633”固定收费方案,以及“分时段收费”方案,有议员质询有关方案有否达到政策目标及预期,以及在易通行实施的成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指实施633方案以来,平日的全日总过海车流量与方案实施前相若,结果符合政府预期。
议员张欣宇提出质询,希望政府提供三隧分流后的数据以及分析措施成效。林世雄指633方案属于过渡方案,目的是先缩窄三条过海隧道之间的收费差距,令驾驶人士逐渐适应新收费模式,而实施633方案以来,平日的全日总过海车流量与方案实施前相约,即西隧车流上升约18%,红隧车流下降6%,东隧则大致持平,结果符合政府预期。
林指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进一步复常,三条隧道平日总车流量在去年12月已经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政府于去年12月17号再实施第二阶段分时段收费,借此压抑和分散繁忙时间的过海交通,新时段收费之下,私家车和电单车收费按时段已有所变化,实施分时段收费后在今年一月平日的全日总过海车流量与实施前相若维持在大约每日27万架次,西隧车流上升12%,红隧车流降约11%,东隧车流下降约8%,而上述情况符合政府预期。
至于三隧早晚繁忙时段车流全日车流的百分比,林指实施633方案前、实施633方案和分时段收费后,西隧分别为41%、41%、39%,红隧分别为31%、31%和33%,东隧分别为38%、39%、40%,红隧和东隧繁忙时段车流占比上升,主要因红隧和东隧繁忙时段以外的时间,车流有更大减幅基数有所不同。
为进一步评估新收费成效运输署分析在繁忙时段的整体过海车流量和车龙的长度,林指今年一月期间,繁忙时间的三隧整体过海车流量平均减少3%,繁忙时段前和后的半小时整体过海车流量平均上升4%,反映部分驾驶者选择过于繁忙时段以外的时间出行,车龙方面在繁忙时间红隧和东隧的车龙普遍分别减少超过1公里和0.5公里,繁忙时段以外的时间三条过海隧道的交通较以前畅顺,邻近隧道后的非过海交通也有明显改善。而易通行实施后的隧道整体交通流量与实施前大致相若,繁忙时段交通需求已经超越原车辆时段而言,整体行车速度未因为实施易通行而有显著改变。
张欣宇追问指大榄隧道未有实施易通行,虽然是私人营运、但不存在技术障碍,询问政府有否考虑过在大榄隧道推出易通行。林指大榄隧道是下一个目标,而大榄隧道的专营营运会在明年5月已经结束,到时会实施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