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hk/bkn/cnt/news/20250124/photo/bkn-20250124060345228-0124_00822_001_01p.jpg?20250123144221)
国际团队分析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图)数据。
地球磁场深入太空,受到宇宙空间带电粒子等扰动时会激发电磁波,类似清晨鸟儿和唱合声,科学界称为合声波,过去认为只在靠近地球的偶极磁场区域出现。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宣布首次记录到遥远的合声波,并发现新产生机制。论文周四(23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正式出版。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美国和瑞典同行参加的国际团队分析国际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MMS)数年收集的海量数据,首次在距离地球超过16万公里的遥远太空发现合声波,产生于非线性波动和粒子相互作用。合声波的频率不到100赫兹,处于人类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转化为音频输出后,就成为太空合声。
论文第一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刘成明说:“这段声音不仅像鸟儿鸣叫,还有些像科幻作品中的太空鲸歌。”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晋滨指出,这项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国际科学界持续70多年的关于合声波产生和传播机制的传统观点,发现合声波产生的新机制,即非线性波粒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