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网购骗案不时发生,有港女向《东呼即应》申诉,早前在内地社交平台网购一部二手折机,向卖家过数1,660元人民币后,卖家从辽宁沈阳发货至香港。女事主开箱一看,收到一个手机空盒及一条头发,令其大为不满,立即在平台举报对方。但卖家删除网上贴文,更封锁女事主的帐号。有律师分析,买家可赴内地报案及入禀当地法院索偿。网购达人也分享3大网购贴士,教大家避免堕入骗局。
据跨国支付平台去年发表的报告显示,香港消费者平均每月在社交媒体上购物7次,但相关投诉及诈骗案件也随之攀升,报告指出,超过73%的消费者曾遭遇支付欺诈,有人损失金额超过4.9万港元。早前亦曾报道,一位女士在网上以30多万元从云南购买翡翠,当收货时却发现70件货物仅有16件到手而且货不对办。
《东呼》近日亦收到受害人Vicky爆料,她曾在小红书上看到有用户出售尚有保养且很新的二手手机,遂联络卖家并交易。卖家声称因不想被官方平台收取手续费,才在小红书出贴文卖手机。她亦觉得合理便未起疑心,其后在2月18日透过内地支付宝支付1,660元人民币,翌日就收到卖家传来速递包裹的编号。
但两天后卖家突然删除了小红书及相关贴文并封锁了她。直至2月22日收到包裹后,发现仅有一条毛发和一个手机空盒。Vicky表示,由于卖家社交媒体帐号均未经过实名认证,且交易涉及两地,觉得追究无望,只能在平台举报对方当买个教训。
针对跨境网购和追讨损失的问题,律师苏文杰表示,举报或索赔地点取决于犯罪行为和当事人身份。若犯罪行为在内地,或涉及内地供应商或内地人士,可在内地举报索赔。假如追查到对方在深圳,可到深圳的公安部门举报。若索赔金额不大,可在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民事索赔。
苏文杰提醒,交易时务必了解对方身份,选择实名登记平台,记录交易细节,包括交货时间、货物信息、价格、运费承担等,以保障双方权益。他指内地亦有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组织及机构,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当地市场监管局,如购物有不满都可以向相关机构投诉。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回覆称,过去两年共接获49宗投诉个案,涉及跨境网上购物及营商手法,提醒市民谨慎选择交易对象,选用设有退款机制的付款方式。网购达人Gaga也分享3大网购贴士,包括交易要通过官方平台进行,避免私下转帐,若卖家要求到私人帐号交易就一定要小心。其次要谨慎选择支付途径,利用微信、支付宝的防诈骗系统,如果对方曾被多次投诉,系统都会有安全风险提示。最后,退货时要与客服提前商量,因为在港网购通常会涉及转运。她续指,在物品无损坏、剪牌的情况下,即使超过7天大多数商家也会允许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