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诈骗短讯扮“官方”几可乱真 专家教你一招防损失

    新聞觀看次數:51.9k
    香港時間
    03月08日(六)
    19:23更新18:34建立
    东网电视
    更多新闻短片
    視頻觀看次數: 51.4k
    钓鱼诈骗手机短讯防不胜防,有骗徒冒认网购物流平台,利用同名短讯混淆视听,骗取金钱。由于真假难辨,有人索性不回应任何机构短讯,结果错过重要信息,例如拒绝入境处来电,错失讨论外佣事宜的机会。资讯科技专家向《东呼即应》表示,现时短讯发送人名称无限制,容易造成混淆,建议收到短讯时应确认有否使用相关服务,仔细核对网域;若有怀疑,切勿点击任何连结。
    “CyberDefender守网者”社交平台专页上月25日公布,过去一周警方接获63宗网络钓鱼骗案,损失金额超过320万元,其中有45宗涉及假扮网购物流平台“菜鸟”,一名43岁本地男子点击短讯内连结,输入其信用卡资料后更被盗用超过12万元。菜鸟指正在修复有关漏洞,不过事情曝光已经约一个多月,至今仍有市民反映收到类似钓鱼短讯。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指出,现时一般只要找到短讯的承办商即可发送短讯,而短讯发送人的称谓设置亦无限制。当手机收到短讯后,一般会把相同发送人的短讯放在一起,导致真假短讯均放在同一“收件箱”内,亦即同一对话框内,令收件者混淆真假短讯。一旦骗徒把钓鱼连结放进短讯内,市民就有机会上当受骗。因此,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实施早前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度,在发送人称谓前加“#”号,例如银行、航空公司及部分公营机构,都会用加“#”号的方法发送。
    方续指,骗徒现时愈来愈本地化,专门研究香港有甚么公司,仍未申请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度加“#”号,而又经常向市民发送短讯或一次性验证密码,然后骗徒会利用没有“#”号的短讯发送人名字,发送假讯息。至于早前发生的伪基站事件,他指出,这些假基站可以随意发送有“#”号的短讯发送人登记制度的号码,而用户在收到假短讯的同时,亦可能遇到信号差、无法打电话或上网的情况。
    为防范钓鱼诈骗手机短讯,方保侨建议,市民收到短讯后,应先确认自己是否使用过该公司的服务;如果有,则需要核对网域是否一致;如果不太会分辨或有怀疑,最好不要点击连结。他提醒,市民可以使用防骗伺服器测试连结的安全性,或检查短讯发送人的真实性,以降低受骗风险。
    學到嘢
    27
    唔係啩
    15
    要留意
    167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